磁盘结构及在Linux中的命名

本文详细介绍了硬盘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包括磁头磁盘组件、磁道与扇区的概念,以及MBR和分区表的作用。同时,还列举了Linux系统下常见硬件设备的命名规则。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学习Linux,自然需要对各磁盘与在Linux中对应的文件名要有一定的了解。总结笔记如下:

1、磁盘组成

       自己组装过移动硬盘的同学应该相对了解一点,一块硬盘主要有控制电路板和磁头磁盘组成,而其存储作用的主要是磁头磁盘组件,同样这也整个磁盘中最为精密的部分。而磁头磁盘主要由盘片、主轴马达、机械手臂和磁头组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式的唱碟机,将一个盘片放在安有主轴马达的位置,然后将前端装有磁头的机械手臂放上去,你就能听到悠扬的音乐了。不过磁头其实是悬浮在盘片上方约0.3um的位置,读取对应磁盘位置的磁性,并且转换为电脉冲,最后通过信号转换器传给计算机主板。
       而用于存储数据的盘片上,每个盘片的面以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称为磁道或者柱面,而按角度分割出来的扇形块称为扇区。而一块磁盘的第一个磁道的第一个扇区记录了一块硬盘最重要的两个信息: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分区)和Partition Table分区表。其中MBR是系统开机时候首先读取的内容,记载了开机的顺序,当硬盘上装了多重引导的系统时,这个MBR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分区表中则存放的是硬盘的分区信息。
       提到这里就顺便提一下主轴马达的转速,当前主流的笔记本转速是5400rmp(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钟转速),台式机为7200rmp,服务器为1w rpm或者1.5w rpm,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笔记本也提到了7200这个速率。但是速率提高对散热、噪声、机械磨损等制造工艺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今的计算机配置中硬盘往往成了影响机器速度最大的瓶颈。SSD的短寿命、高价格又限制了SSD的发展。因此也产生了磁盘阵列等技术。

2、硬件在Linux中的命名    

设备设备在Linux中的命名
IDE硬盘/dev/hd[a-d]
SCSI/SATA/USB硬盘/dev/sd[a-p]
U盘/dev/sd[a-p](与SCSI相同)
软驱/dev/fd[0-1]
打印机25针 /dev/lp[0-2]
USB /dev/usb/lp[0-15]
鼠标PS2 /dev/psaux
USB /dev/usb/mouse[0-15]
当前CD DVD ROM/dev/cdrom
当前鼠标/dev/mouse
磁带机IDE /dev/ht0
SCSI /dev/st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