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ST 2016会议进行到第3天了,今天的主题包括Theory of Computing,Computer Systems,Virtual Reality,会议日程如下:
看过日程安排就知道,今天的报告方向比较分散,涉及面比较广,从姚期智教授(图灵奖获得者)的交叉学科到David P. Woodruff (IBM)的线性代数,再到陈国强 (Facebook)的实时数据处理,到Mathieu Desbrun (Caltech)的流体动力学,再到顶层的VR应用,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这里重点选取了几个我感兴趣的报告进行介绍。
panel:The World We Are Building Tomorrow
首先介绍一下这个panel吧,参加的人有张峥(上海纽约大学), 陈国强(Facebook), Weidong Chen(上海交大), David Evans(弗吉尼亚大学), Yasuyuki Matsushita(大阪大学), 虞晶怡(上海科技大学),马毅(上海科技大学),议题比较大,所以不少嘉宾避开了该话题,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进行了介绍。
Yasuyuki Matsushita教授回答了给学生的建议,我简单摘取如下:
1、研究尽可能选择别人尚未研究的领域,这样才能有所突破,避免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2、要注重研究问题的本质。比如deep learning大家都在用,基本上用了性能都会提高,那我们就要去研究为什么deep learning 会好,内在机理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范围的限制(除了数据规模之外)。
3、注重学科交叉。很多突破技术都是不同学科交叉才产生的。
David Evans教授给出了一个判断你的方法是否好坏的参考,我理解为类似奥卡姆剃刀原理,就是说你的方法使得解决问题更简单了,那就是好的方法,反之,你可能走错了方向。
下图是虞晶怡教授给出的关于虚拟现实现状:
虞晶怡教授对虚拟现实的理解如下,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这个panel嘉宾们讲的还不错,不过遗憾的是基本是各自各话,缺乏嘉宾之间的现场互动,如果能有互相之间的讨论甚至辩论应该更好。
王涛(爱奇艺):Advancement of Object Detection and Virtual Reality for Video Services
爱奇艺首席科学家王涛做了关于虚拟现实的报告,干货满满。比较详细列出了VR技术的设计流程、标准参数、应用场景等,报告提纲如下
VR的关键技术设计流程图:
VR生态链,从硬件、软件、内容、平台、服务都有介绍。看的出来爱奇艺在VR这块做了不少工作,也难怪,youtobe推出了视频VR直播,暴风影音早早都出了暴风魔镜,阿里数娱宣布与优酷将在VR项目上统一布局,合力打造国内最大的VR内容平台。看来各大视频平台将在VR上进行厮杀了
下面列出了VR所用的摄像头
下面是各家VR眼镜的参数对比
VR应用之一:视频服务,王涛演示了爱奇艺在演唱会VR直播、重大赛事直播方面的demo
VR内容创作的挑战
VR目前常用的软件、硬件、内容标准
最后进行了总结,VR前景非常好,道路仍然很曲折,不过我相信不出几年,VR将会极大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Sören Schwertfeger (ShanghaiTech):Extracting and Matching Topological Maps
Sören Schwertfeger 2012年博士毕业于德国雅各布大学,现在是上海科技大学引进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移动机器人,尤其在如测绘、自主的智能机器人功能领域,也是我认为未来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他的报告研究内容如下
应用之一就是机器人绘制的地图的质量评估。在地图上创建地图和定位对大多数机器人应用而言是一项重要任务,对生成的地图进行评估非常重要,它使能够对机器人测绘算法的表现进行评定。
他还介绍了2010年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国防部发起的Multi Autonomous Ground-robotic International Challenge比赛。我查了一下,这个比赛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
然后,介绍了他在路径匹配上面的工作:
下图是房间检测方面的工作:
下面是3D地图构建和估计的工作,他们对上海科技大学校园进行了3D重建,误差是1cm(非常惊讶)
最后进行了总结:这种基于结构的拓扑图匹配方法非常好,可以用于低分辨率的地图,可以处理打散的图像区域。
最后做了个广告,介绍了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Automation and Rotbotics Center(STAR- center)的研究范围和相关研究人员
其他
AMD全球资深副总裁暨首席架构师Raja Koduri做了题目为Ushering in the Third Wave of Computing的演讲,Raja Koduri和昨天的大神Vijay Kumar一样,都是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IIT),这个学校的知名校友真多啊。
Raja Koduri认为数学+代码+人工智能是未来图形图像的大方向。
斯坦福大学的Gordon Wetzstein给出的未来生活概念图,这里面至少包含了:无人驾驶、无人机导航、虚拟现实游戏在未来生活中的设想,相信不久就会变成现实。
虞晶怡给出的光场技术在未来的关键
最后大会结束,马毅教授的致辞
总结
这次会议三天见识了不同方向个学术大牛的报告成果,也见识了企业界的先驱产品。个人收获很大,也有一些总结和教训。
1、视野要开阔,思路要跟上时代。大牛的思路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每天拥抱的都是最新鲜的事物,因为这些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高级职位人员,这对引领企业的大方向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学生,更应该呼吸视觉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打开狭隘的思路。
2、更加认识到了什么是好的报告。我最喜欢的报告就是Yasutaka Furukawa和Vijay Kumar的。Yasutaka Furukawa的报告介绍了整个行业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发展,包括每个阶段的视频成果展示、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对于了解该行业非常有用,而且他的报告非常幽默,开头自制的星际大战视频幽默地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过去,引得不少欢乐。Vijay Kumar非常有个人魅力,介绍了他们一步步的工作和成果,启发。不愧是在TED大会上演讲过两次的人,PPT设计演讲风格极为吸引人,整个演讲过程中手机相机快门声不断。
3、什么因素会影响一个好的报告。这次大会也有一些报告仍有改进空间。主要问题是:PPT字体密集或太小,后面人看不见;缺乏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干巴巴的公式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英语不够流利,听起来别扭、费劲。所以几个大牛虽然工作做的出色,但是报告却平淡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