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说话者与句子行为者关系的情感判断
1. 引言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遵循人类交流机制的新界面,尤其关注人类的常识。在日常交流中,人类能够恰当地解读接收到的模糊信息,从而进行顺畅的对话。常识是人类独有的知识和能力,人们凭借常识表达和行动时,不会感到不协调或不自然,即便有这种感觉,也能进行恰当的解读。
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常识中的情感部分,试图建立一种根据用户话语判断其情感的方法。使用这样的系统,例如当系统要向用户提供的内容包含不愉快或会让用户想起不开心事件的表达时,系统可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目前已经有相关的系统和方法被开发出来。现有方法根据句子的四个组成部分——“主语”“修饰语”“宾语”和“动作词”,将用户的情感分为10种类型进行判断。但该方法中的“主语”仅限于“我”。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像“我父亲赚了很多钱”,人们会判断说话者感到喜悦;而“小偷赚了很多钱”,人们会判断说话者感到愤怒。因此,对句子行为者进行恰当处理对于顺畅的对话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知识库和关联机制处理任何“主语”的方法。
2. 现有情感判断系统
用于判断说话者情感的句子组成部分限于四个:“主语”“修饰语”“宾语”和“动作词”。
- 主语 :是指发出句子动作的主体,在现有方法中仅限于表示说话者本人的“我”。
- 修饰语 :是修饰后续“宾语”的形容词或“形容动词”,在文本表达中并非总是必要的,可以省略。根据描述修饰语的形容词,直接修饰和依赖修饰类型会进一步分为具有相似含义的不同组,并注册到情感判断知识库中。
- 宾语 :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