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0电阻 接地

 
2007-07-03 14:16:59
1,在电路中没有任何功能,只是在PCB上为了调试方便或兼容设计等原因。
2,可以做跳线用,如果某段线路不用,直接不贴该电阻即可(不影响外观)
3,在匹配电路参数不确定的时候,以0欧姆代替,实际调试的时候,确定参数,再以具体数值的元件代替。
4,想测某部分电路的耗电流的时候,可以去掉0ohm电阻,接上电流表,这样方便测耗电流。
5,在布线时,如果实在布不过去了,也可以加一个0欧的电阻
6,在高频信号下,充当电感或电容。(与外部电路特性有关)电感用,主要是解决EMC问题。如地与地,电源和IC Pin间
7,单点接地(指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直流接地在设备上相互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系统。)
8,熔丝作用
*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
  只要是地,最终都要接到一起,然后入大地。如果不接在一起就是"浮地",存在压差,容易积累电荷,造成静电。地是参考0电位,所有电压都是参考地得出的,地的标准要一致,故各种地应短接在一起。人们认为大地能够吸收所有电荷,始终维持稳定,是最终的地参考点。虽然有些板子没有接大地,但发电厂是接大地的,板子上的电源最终还是会返回发电厂入地。如果把模拟地和数字地大面积直接相连,会导致互相干扰。不短接又不妥,理由如上有四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1、用磁珠连接;
2、用电容连接;
3、用电感连接;
4、用0欧姆电阻连接。
   磁珠的等效电路相当于带阻限波器,只对某个频点的噪声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时需要预先估计噪点频率,以便选用适当型号。对于频率不确定或无法预知的情况,磁珠不合。
  电容隔直通交,造成浮地。
  电感体积大,杂散参数多,不稳定。
  0欧电阻相当于很窄的电流通路,能够有效地限制环路电流,使噪声得到抑制。电阻在所有频带上都有衰减作用(0欧电阻也有阻抗),这点比磁珠强。(上次手头没有磁珠,就拿0欧姆代替的,竟然还有这个好处,巨FT)

*跨接时用于电流回路*
  当分割电地平面后,造成信号最短回流路径断裂,此时,信号回路不得不绕道,形成很大的环路面积,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就变强了,容易干扰/被干扰。在分割区上跨接0欧电阻,可以提供较短的回流路径,减小干扰。
*配置电路*
  一般,产品上不要出现跳线和拨码开关。有时用户会乱动设置,易引起误会,为了减少维护费用,应用0欧电阻代替跳线等焊在板子上。
空置跳线在高频时相当于天线,用贴片电阻效果好。
*其他用途* 
 布线时跨线
调试/测试用
临时取代其他贴片器件
作为温度补偿器件
 
更多时候是出于EMC对策的需要。另外,0欧姆电阻比过孔的寄生电感小,而且过孔还会影响地平面(因为要挖孔)。
0欧姆电阻一般用在混合信号的电路中,在这种电路中为了减小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的相互干扰,他们的电源地线都是分开布的,但在电源的入口点又需要连在一起,一般是通过0欧姆电阻连接的,这样既达到了数字地和模拟地间无电压差,又利用了0欧姆电阻的寄生电感滤除了数字部分对模拟部分的干扰.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查找6N136光耦的典型应用电路图。首先,用户提到了参考中的几个引用,其中引用[1]、[3]、[4]都涉及到了光耦,尤其是6N137和6N136。我需要先看看这些引用里有没有直提到6N136的应用电路。 引用[1]提到6N137S1用于高速信号隔离,频率达840kHz,电路可能需要类似的高速设计。引用[3]直提到6N136,但链可能不可访问,不过用户提到转载的内容,里面可能有内部结构或应用提示。引用[4]详细介绍了6N137的结构和应用,虽然型号不同,但高速光耦的设计可能有相似之处,比如需要限流电阻、上拉电阻等。 用户需要的是6N136的典型电路,而参考中没有直给出它的电路图。不过,高速光耦的典型应用通常包括输入端的限流电阻、输出端的电源和上拉电阻。例如,6N137的应用电路可能适用于6N136,因为它们都是高速光耦,结构相似。 下来,我需要回忆或查找6N136的典型应用。根据常见的高速光耦设计,输入侧是LED,需要串联电阻控制电流,输出通常是集电极开路,需要上拉电阻到VCC。同时,电源隔离也很重要,可能使用隔离电源模块,如引用[2]中提到的DC-DC隔离。 可能用户的应用场景是类似WS2812的信号隔离,频率较高,所以需要确认6N136的参数是否满足。根据引用[3]和[4],6N136的速度应该足够,但具体电路需要参考数据手册。如果用户没有手册,可以建议参考6N137的电路,调整电阻值,因为不同型号的驱动电流可能不同。 另外,需注意光耦的引脚配置。6N136的引脚可能包括阳极、阴极、VCC、GND、输出等。正确连输入和输出侧,确保信号正确传输,同时隔离地平面。例如,输入侧的地和输出侧的地应分开,避免噪声干扰。 最后,需要总结这些信息,给出一个典型的应用电路图,并说明各元件的作用,如限流电阻的计算、上拉电阻的选择,以及电源隔离的必要性。同时提醒用户参考数据手册调整参数,确保电路可靠工作。</think>### 6N136 典型应用电路图说明 6N136 是高速光耦器件,其典型应用电路需满足信号隔离与高速传输需求。以下是基于其工作原理和类似光耦(如6N137)设计的典型电路框架[^3][^4]: 1. **输入侧(LED驱动)** - 阳极通过限流电阻 $R_{in}$ 连信号源,阴极接地。 - 限流电阻计算公式: $$R_{in} = \frac{V_{in} - V_{LED}}{I_{LED}}$$ 其中 $V_{LED}$ 为LED正向压降(约1.2-1.5V),$I_{LED}$ 建议为5-15mA(参考数据手册)[^4]。 2. **输出侧(集电极开路结构)** - 输出需上拉电阻 $R_{up}$(通常为1-10kΩ)至隔离电源 $V_{out}$(如+5V)。 - 输出信号通过集电极引脚引出,兼容TTL/LVTTL电平[^4]。 3. **隔离电源设计** - 输入侧与输出侧需使用独立电源,并通过DC-DC隔离模块或磁耦实现电气隔离,避免地回路干扰[^2]。 **典型电路图示例** ``` 信号输入侧 隔离电源 信号输出侧 │ │ │ ├─Rin─┬────────────┤ │ │ │ │ │ │ LED(6N136内部) Vout(+5V) │ │ │ │ │ └─────┴────────────┤ │ │ │ ├─Rup─┬───────输出信号 │ │ GND OC(集电极开路) ``` *注:具体引脚编号需参考6N136数据手册。* --- ### 注意事项 1. **速率限制**:6N136 的传输速率可达1MBd,但需确保输入信号边沿陡峭,且 $R_{in}$、$R_{up}$ 取值合理。 2. **隔离设计**:若用于RS485等场景,需搭配隔离电源(如引用[2]中的DC-DC方案)以保证抗干扰能力。 3. **替代方案**:若速率要求更高(如10MBd),可参考6N137S1的设计(见引用[1][^1])。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