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采集技术概述

大数据采集涉及从传感器、企业系统、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平台等获取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随着数据源多样化和数据量增长,传统方法难以应对,面临可靠性和高效性的挑战。大数据主要来源包括企业系统、机器系统、互联网系统和社交系统,数据类型涵盖业务、行业、内容、线上行为和线下行为。大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数据库采集、系统日志采集、网络数据采集和感知设备数据采集,常用工具如Redis、MongoDB、HBase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大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企业在线系统、企业离线系统、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平台等获取数据的过程。

数据包括 RFID 数据、传感器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社交网络交互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等各种类型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

不但数据源的种类多,数据的类型繁杂,数据量大,并且产生的速度快,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完全无法胜任。

所以,大数据采集技术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一方面需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同时还要避免重复数据。

大数据分类

传统的数据采集来源单一,且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量也相对较小,大多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并行数据仓库即可处理。

在依靠并行计算提升数据处理速度方面,传统的并行数据库技术追求的是高度一致性和容错性,从而难以保证其可用性和扩展性。

在大数据体系中,传统数据分为业务数据和行业数据,传统数据体系中没有考虑过的新数据源包括内容数据、线上行为数据和线下行为数据 3 大类。

在传统数据体系和新数据体系中,数据共分为以下 5 种。

  1. 业务数据:消费者数据、客户关系数据、库存数据、账目数据等。
  2. 行业数据:车流量数据、能耗数据、PM2.5数据等。
  3. 内容数据:应用日志、电子文档、机器数据、语音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
  4. 线上行为数据:页面数据、交互数据、表单数据、会话数据、反馈数据等。
  5. 线下行为数据:车辆位置和轨迹、用户位置和轨迹、动物位置和轨迹等。

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如下。

  1. 企业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库存系统、销售系统等。
  2. 机器系统:智能仪表、工业设备传感器、智能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
  3. 互联网系统:电商系统、服务行业业务系统、政府监管系统等。
  4. 社交系统:微信、QQ、微博、博客、新闻网站、朋友圈等。

在大数据体系中,数据源与数据类型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大数据系统从传统企业系统中获取相关的业务数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