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的在寒假把<<明朝那些事儿>>听到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来到学校又断断续续的把第七部听完。由于忙于项目进度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静下心来一点点的找书来看,<<懒人听书>>便是不错的选择,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得早就多听一会,睡得迟就设个自动关机,但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便进入梦乡了。
听完<<明朝那些事儿>>已经进入了三月中旬,这部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诙谐幽默,这是我开始听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它完全有吸引力让我坚持听完整整七部,完全有能力让我从中获得不经意的欢乐。很是觉得初中、高中上看的那些历史书就是一堆思想禁锢的废纸,这些教科书从来都是这个事件有什么高大上、假大空的牛逼意义,那个人作出什么拯救世界、民族的伟大事迹,可是我那时哪懂得啊,最后我还搞不清发生了什么,谁又具体干了什么。看教科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痛苦地背着,到了现在就忘得差不多了,有趣的是反而是那些小字部分总引起我的兴趣,让我感觉到那些人和事是如此的鲜活---没有在特定时间、背景、事件的历史人物总是让人觉得是杜撰出来的。我并不想完全否定历史教科书的意义,它有它角度和高度(政治的虚假性需求和思想禁锢性需求),但是我在高中、初中的学生我还没办法了解那样的“高度”,导致学习历史反而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对历史一类的书反而有了反感。
我想<<明朝那些事儿>>做到了足够的草根化,确实有一些人说它在真实性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是从那些完全没有历史常识的导演拍的历史剧中和满篇高大上的历史教科书中它无疑使更适合我这样不打算把研究历史当做我终身事业的人的最好选择。我想它并不是只有草根化,当年明月通过每个故事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些潜在的历史规律,这无疑又让还是大学生的我觉得它是有一定的深度的。历史不应该是那些搞历史学的人的,它应该是所有的人,或许历史本来就是通俗的、草根的,只是有人人为的抬高了它,历史应写的好看。
前面像是在打广告了,接下来说说我的想法。各代皇帝自然是主线,从朱元璋总经理创建大明公司和朱由检随着大明公司烟消云散,有各种各样的皇帝,朱元璋这样牛逼霸气的,朱棣这样心狠手辣的,朱祁镇这样善良的,朱由校这样好玩的,朱由检那样倒霉的.....然而我发现了另一条隐藏在背后的主线,在这每一个皇帝的背后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即使孤身一人,即使身处险境,即使面对死亡却依然坚持着最初的信念,默默的等待着机会,默默的坚持着。王守仁、徐阶、于谦、杨濂、袁崇焕....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正是他们的坚持和执着才有大明公司的这长久的日子,面对死亡他们有过畏惧,面对威胁他们有恐惧过,但他们都坚持了心中的信念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他们从未忘记他们进入最初的信念。这样的人s必将名留青史为后人所敬仰,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想过什么名留青史,只因他们在当时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历史总是如此的有趣和出其不意,但无疑使这样的人撑起了这条主线。
回到自己的生活,忽然发现以前认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不久后的今天那些不过是一些自己想起来会心一笑的事,成了心中的回忆罢了。人生似乎就是这么有趣和复杂,有些事情咬咬牙就抗过去了,但当时的我们就缺感到那么的痛苦和无助。“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应该就是坚持的重要的性,从MyDoodle这个项目开始到现在更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的激情总会伴随着时间过去,随后就会有些异样的痛苦,这就跟体育课跑一千米一样(开始感觉还行,中间的400米事最难熬的,之后便会顺其自然),能让自己走下来的就只有对所做事情的坚持的信念和决心,还有就是个人的毅力。我必须承认,在MyDoodle这个项目中让我坚持下来的不仅仅是对技术的热情,还有对它有可能成为一个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使用的期许,同样也有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坚持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时间在上面却没有一个结果(无论是好是坏),他们会说那个蓬头垢脸的小子整天呆在电脑前不也就那样吗。于是我必须坚持下来!
这个世界或是说你身边总有些人在坚持着什么,或许只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或许是在默默的准备着他们认为惊天动地的idea...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总存在着,你能想象暑假的E楼实验室里坐满了人了吗,你能想象晚上F楼的灯亮了一整夜吗,你能想象那个蓬头垢脸的小子在午夜时分在各种hacking白天依然不动声色吗?上帝总是眷顾那些奇怪的人。我想学会坚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梦想是从<<明朝那些事儿>>所学到的最要的一点。当然,那些诙谐的故事,潜在的历史规律很让自己觉得很充实。
上大学以来就没怎么写过文艺性的东西,好吧西电不用上语文。感觉文笔真的很差,我想我需要慢慢的写一些东西即使csdn的博客是倾向于程序员的技术博客,但觉得在这里就一下一些读书的心得也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提高一下情商。
博客就写到这吧,睡个午觉起床的好好地准备下数理方程的期末考了(要挂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