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常见的网络命令操作中,我们运行了 tracert www.baidu.com
,结果展现了一条完整的 IPv6 路由链路,从本地电脑出发,最终抵达百度服务器,经过 23 跳。但这个 traceroute(路由追踪)不仅仅是输出了一堆地址,我们还能从中读出许多现代网络架构的“潜规则”与“革新点”,尤其是 IPv6 与 NAT(网络地址转换)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 traceroute?
tracert
(Windows 下)或 traceroute
(类 Unix 系统)用于追踪数据包从本地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路径。每经过一个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都会构成一次“跃点”(hop)。我们可以查看这些中转点的 IP 地址、延迟时间等信息。
二、IPv6 世界没有 NAT?来看这次追踪结果
这次追踪的目标是 www.baidu.com
,对应的地址是一个 IPv6 地址:
240e:83:205:381:0:ff:b00f:96a2
从traceroute路径来看,出发地址(第一跳)为:
2001:250:1800:1d7f::2
这是一个全球可路由的IPv6地址,并没有类似私有IPv4(如192.168.0.1、10.0.0.0)的痕迹。说明你的设备直接拥有公网IPv6地址---不需要NAT!
这也是IPv6 的关键优势之一:
IPv6 没有 NAT(或说,不推荐使用 NAT)!
为什么?
在 IPv4 中,公网地址稀缺,必须使用 NAT 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但 IPv6 拥有 128 位地址空间,可提供 2^128 个地址,地球上每个沙粒分配个亿都用不完,因此每个设备都可以获得全球唯一的公网地址。
三、逐跳解析这条 IPv6 路径
让我们看看整个 23 跳路由中的一些关键跳数:(可以去使用一些网站查询)
跳数 | 地址 | 说明 |
---|---|---|
1-3 | 2001:250:... | 校园网本地网关和出口 |
4-11 | 2001:da8:257:... | 教育网骨干路由(CERNET/清华骨干) |
12-14 | 240e::... | 中国电信或百度接入边界 |
15-23 | 240e 、240c | 百度 CDN 和最终目标地址 |
DNS 的作用
注意命令中目标地址是 www.baidu.com
,而输出中显示的是:
www.a.shifen.com [240e:83:205:381:0:ff:b00f:96a2]
这是因为www.baidu.com 实际上是一个CNAME(别名)记录,指向www.a.shifen.com,由百度控制的CDN域名。这说明DNS在其中完成了主机名到具体IP(或CDN节点)地址的转换。
四、IPv6 路由器与硬件支持
traceroute 中第 1 跳是:
2001:250:1800:1d7f::2
这表明当前网络(校园网)已经完全支持IPv6,并分配给一个设备公网地址。
以下硬件/协议是前提:
-
终端设备(如你的 PC)支持 IPv6 栈;
-
网关路由器 支持 IPv6 并为用户分配地址(通过 SLAAC 或 DHCPv6);
-
运营商 有 IPv6 网络出口;
-
核心路由器、骨干网设备 支持 IPv6;
-
服务器/CDN 提供 IPv6 接入(如百度这样);
从这 23 跳来看,整个链路几乎是完整地运行在 IPv6 之上,这在 5 年前是很少见的。
五、IPv6 真的完全不需要 NAT 吗?
答案是:理论上是,不需要。
IPv6 提供了地址空间足够大,不需要通过 NAT 节省地址。但一些企业或安全人员可能会使用类似 NAT66 的技术出于“地址隐藏”或“流量控制”目的。不过标准中并不推荐这样做,IPv6 的设计理念是 端到端连接,扁平结构,而非 NAT 那种“私有-公网翻译”模型。
六、Traceroute 中的常见现象
-
出现
*
表示该跳的 ICMP 超时响应被丢弃(可能被防火墙或策略拒绝),不是故障; -
部分地址的响应延迟较大(如第10跳),说明有跨省/跨运营商跳转;
-
后期的
240c:
开头地址属于百度或其 CDN 系统。
七、总结
-
你当前网络环境下,设备直接获得公网 IPv6 地址,无需 NAT。
-
整个 traceroute 显示了完整的 IPv6 路径,从校园网、教育网骨干到百度 CDN。
-
IPv6 的普及程度正在提升,主流互联网服务已经支持 IPv6 全链路。
-
相比 IPv4,IPv6 更加简洁、直观、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