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排序算法
选择排序算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以下是选择排序算法的一些要点:
- 时间复杂度: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是待排序元素的数量。在最坏情况下,即每次选取的最小元素都在最后一个位置,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达到O(n^2)。
- 空间复杂度:选择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这意味着它只需要常数级别的额外空间,而不需要像归并排序或快速排序那样使用额外的O(n)空间。
- 稳定性: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这意味着相等的元素在排序后保持其原始的相对顺序。
- 应用场景:尽管选择排序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效率不如其他一些高级排序算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当数据量较小,或者当内存限制使得使用其他算法不切实际时,选择排序可以发挥出其简单高效的优势。
- 改进与优化:尽管选择排序的基础版本效率不高,但可以通过一些改进来提高其性能。例如,可以使用二分查找法来改进选择排序,使其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nlogn)。
二、代码实现
package zhoumo.java.simple;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Zhou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选择排序
int []a={21,43,54,28,39,24};
int temp;
Arrays.sort(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 (int j = i+1; j < a.length; j++) {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
System.out.print(a[i]+"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package zhoumo.java.simple;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Zhou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选择排序
int []a={21,43,54,28,39,24};
int temp;
Arrays.sort(a);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 (int j = i+1; j < a.length; j++) {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
System.out.print(a[i]+"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三、排序算法总结
Java中提供了多种排序算法,这些算法主要在java.util.Arrays
和java.util.Collections
这两个类中。以下是这些排序算法的简单总结:
-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原理: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 优缺点:简单易懂,但效率低。
-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 原理: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 优缺点:简单易懂,但效率低。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 原理: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数据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数加一的有序数据。
- 优缺点:简单易懂,但效率低。
-
快速排序(Quick Sort)
- 原理:使用分治法策略,选取一个基准元素,重新排列数组,使得基准元素的左侧都比它小,右侧都比它大。然后对基准元素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递归进行这个过程。
- 优缺点: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但在最坏的情况下(输入的数据是逆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²)。
-
归并排序(Merge Sort)
- 原理:采用分治法,将两个已经排序的数列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的数列。
- 优缺点:稳定、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
-
堆排序(Heap Sort)
- 原理:将一个无序数组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然后将堆顶元素(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堆尾元素互换,之后将剩余元素重新调整为大顶堆或小顶堆(取决于交换前的堆属性),以此类推,直到整个数组有序。
- 优缺点:稳定、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
希尔排序(Shell Sort)
- 原理:是插入排序的一种更高效的改进版本(通过比较相距一定间隔的元素),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希尔排序是非稳定排序算法。
- 优缺点: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依赖于增量序列的选择,最坏情况仍然是O(n²)。
-
桶排序(Bucket Sort)
- 原理:把数据分成几个桶,每个桶内部进行排序,然后对所有桶的排好序的数据进行一次合并操作。
- 优缺点:适用于数据范围比较大且数据分布均匀的情况。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桶的数量和每个桶内数据的排序方式。空间复杂度为O(n)。
-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 原理:计数排序是一种线性时间复杂度的排序算法,适用于正整数数组。它的工作原理是统计数组中每个元素出现的次数,对每个元素按照其值的大小进行分类和计数,然后按照计数的顺序进行排序。
- 优缺点:计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但要求输入数据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且每个数据的取值尽量均匀分布。计数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
-
基数排序(Radix Sort)
- 原理:基数排序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由于整数也可以表达字符串(如名字或日期)和特定格式的浮点数,基数排序并不是只能用于整数。
- 优缺点:稳定、时间复杂度为O(nklogk),其中k是数字的位数。空间复杂度为O(n)。
-
双指针排序(Two-Pointer Sort)
- 原理:双指针排序是指通过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待比较的两个元素,然后交换两个指针指向的元素的位置,直到两个指针相遇或交错为止。常见的双指针排序算法有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等。
- 优缺点:双指针排序算法简单易懂,但时间复杂度可能较高,如冒泡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