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设计原则
1.开闭原则
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外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优点:提高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性以及可维护性。
- 在一个成熟的项目上修改/添加功能,要用到添加类,而不是去改变原来的类;
2.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优点:可以减少类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可降低修改程序所造成的的风险。
- 系统代码是高层模块,应用程序代码是低层模块,应用程序代码可以去依赖系统代码,系统代码不可以依赖应用程序代码,经常变动的代码,依赖不发生变更的代码
3.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一个类,接口,方法只负责一项职责(如抽象工厂模式的工厂维度,和产品维度)
优点:
降低类的复杂度
提高类的可读性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在一个应用类中,当一个方法有多个参数需要更新时,对这些参数分别写成更新的方法,便于维护,以及扩展复用;
当一个功能,可以分成多个维度时,需要将每一个维度都抽象为接口,在使用时,可以同时实现这些不同维度的接口。
- ** 关心维度,如公司维度,以及所有产品作为一个维度,不对产品做细分**
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定义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总接口,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注意:
一个类对应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
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
注意适度原则,一定要适度
优点:
符合我们常说的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
从而使得类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去除跟业务功能无关的实现,通过把每个接口隔离,细化,方法尽量少;从而达到应用类只需要实现与本类业务有关的接口方法。
- 关心产品维度的细粒度分配,可以保证每一个工厂只实现自己实现的接口
5.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优点:降低类之间的耦合
强调只和朋友交流,不和陌生人说话
朋友:
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的输入,输出参数中的类成为成员的朋友类,而出现的方法体中内部的类不属于朋友类。
- 只和直接对象发生关系,如Controller只调用Service级别的方法,Service只调用Dao层的方法
6.里式转换法则
定义:
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T1 的对象O1 ,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替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时类型T1的子类型。
定义扩展:
一个软件实体如果适用一个父类的话,那一定适用于其子类,所有引用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的适用其子类的对象,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父类对象,而程序逻辑不变。
引申意义:
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
含义1: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
含义2: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持有的方法。
含义3: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的方法时,方法的前置条件(及方法的输入,输出)要比父类方法的输入参数更宽松。
含义4: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方法时(重写,重载或实现抽象方法),方法的后置条件(方法的输出,返回值)要比父类更严格或相等。
优点:
1.约束继承泛滥,开闭原则的一种体现。
2.加强程序的健壮性,同时变更时也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兼容性,扩展性。降低需求变更时引入的风险。
-
子类的方法比父类更具有场景适用性(输入参数的范围更广了),比父类但返回的数据范围更小了。
-
重载可以发生在子类和父类中,子类重载父类的方法时,输入参数更宽松,输出更严格。
7.合成复用原则
定义:
尽量使用对象组合,聚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软件复用的目的,聚合has-a和组合contains-a
优点:
可以使系统更加灵活,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度,一个类的变化对其他类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
何时使用合成/聚合,继承
- 聚合has-a(衣服和人的关系),组合contains-a(头和动物的关系),继承is-a(爸爸和儿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