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的移植
vivi的结构:
























第一步: 改make的编译环境参数
LINUX_INCLUDE_DIR -- 更改为交叉编译器的include文件夹
CROSS_COMPILE -- 交叉编译器的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ARM_GCC_LIBS -- 交叉编译器的lib库文件的路径
参考改法:
LINUX_INCLUDE_DIR = /usr/local/arm/2.95.3/include
CROSS_COMPILE = /usr/local/arm/2.95.3/bin/arm-linux-
ARM_GCC_LIBS = /usr/local/arm/2.95.3/lib/gcc-lib/arm-linux/2.95.3
试过用gcc 3.4.1版本去编译vivi 出问题, 后来改成 gcc 2.95.3 通过, 并生成vivi烧录文件,why?
解答:
第二步: 修改arch/s3c2410/smdk.c 主要是修改nand flash分区信息。
问题: bon分区和mtd分区, 配置smdk.c 只是mtd分区, 下面是bon分区的信息,在vivi启动后用bon命令分区,我的开发板上配置是 0-192K(192K);192K-1216K(1M) ; 1216K-64M (62.8M).
关于bon 和mtd的区别:







bon是mizi自己搞的,和MTD是同一层的,支持它们自己的bonfs,使用前需要在vivi下用bon命令进行分区,要么分成bon分区,要么分成mtd分区,具体分区命令解释请见http://www.hyesco.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12&ID=366,不能直接将/dev/mtdblock/3作为/dev/bon/3

然后烧写vivi到开发板. 基本上vivi的移植不需要改动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