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记录]技术思维&产品思维

        在选择邮件服务的开源解决方案时,从一大波方案中筛出来一新一老两套方案。经过前段时间的实际体验,记录下当前自己的一些感受。

        这个老牌方案是极度的“模块化”,感觉上整体是偏技术思维。而新兴的项目则“是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更偏产品思维。前者,由多个开源项目配合实现,每个项目都只负责单一的模块;后者,提供了集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方案,更注重邮件服务的全面性和易用性。

        采用老牌方案,想要实际用起来,通常要三个核心模块的搭配。如果需要更多功能,则可以继续搭配更多模块,且大概率有现成的开源项目提供支持。这种模块化设计具有诸多优势,如方便灵活搭配、各模块专业性强。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部署的模块数量,简单使用可以少部署,追求功能或有特殊用途则可额外搭配,满足各种需求。各团队也能专注于自己的模块,不断将其优化至极致。

        然而,这些优势可能更多是从技术的角度在考虑。但从产品角度看,正是这些“技术优势”带来了相应的劣势。
1、灵活搭配虽然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我们可能只是需要一套常用的邮件服务方案,而非自行搭配各种模块。感觉像极了早期个人电脑的兼容机——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台好用的电脑,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并自行攒机。
2、各个专职模块可能导致多方成本增加及一致性降低。当功能特性贯穿多个模块时,模块间需要制定交互标准并进行协商确认,变更后还可能涉及复杂的兼容问题。这不仅增加开发成本,更给使用者带来额外的配置和维护成本。在模块化思维下,各模块可能更关注自身功能的强大,而忽视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及易用性。

        当然,也有开源项目将相应模块打包集成。但我目前所感受到的,仅仅是部署方便、封装提供了一点管理功能,并未达到质变的效果。而新兴项目则似乎综合了以上优缺点,所以我是还蛮看好和期待它的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机会切换过去。

乱想记录:
1、做产品与做技术确实存在不同。老牌项目更像是技术大佬们低头打磨各自的那一块功能,不断在框架内精进技术与功能,却少了些关注用户的心。而新兴项目则更像是做产品,从整体视角去看待问题,除了技术外,更注重产品应该做成什么样、如何融合新技术和资源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2、同样做产品,产品思维对技术思维是种降维打击?两个方案,如果都同样成熟,我必然会投票给偏产品思维的新兴方案。
3、技术这条路上,即便拥有再好的过往履历和壁垒,如果在创新上停滞不前,也可能面临倾覆的风险。就像邮件这种看似技术相对固化的领域,仍然有新兴项目能去冲击已发展完善二十多年的大牌项目。时代在变,技术在更替,更需要我们以发展和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事务、并审视已经存在的东西。否则,被淘汰会是迟早的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俊哥V

这是个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