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打开CMD,命令提示符下输入route print查看系统路由表,此时一般会出现两条路由:
network destination netmask Gateway interface metric
0.0.0.0 0.0.0.0 192.168.1.1 192.168.1.100 3
0.0.0.0 0.0.0.0 10.10.10.1 10.10.10.20 3
可想而知,由于系统自动学习路由的关系,出现到目的网络0.0.0.0,的多条默认路由,导致数据包转发无法判断走哪个网关和接口,所以无法访问外网,在这里我们需要留下10.10.10.1该条路由,因为10.10.10.20属于外网IP,属于外网访问的接口,具体操作命令如下:
route delete 0.0.0.0
由于该条命令的特性是会把所有到目的网络0.0.0.0的路由条目删除,所以我们还需要重新添加外网路由,即
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0.10.10.1 metric 1 if 2
若内网应用无法访问,可相应地添加内网路由,即
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1 metric 1 if 1
完了之后再访问一下外网测试看看
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route命令的一些用法
----------------------------------------route 分割线----------------------------------------
以下是route命令基本格式:
route [-p] [-f]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netmask] [gateway]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从左往右各选项含义依次为
-p 加上此参数可以使路由条目永久生效,默认情况下路由条目是重启后消失
-f 删除所有非默认路由条目,加上这个选项可以先清除再改动
[command]有以下几个选项:
print 列出路由表
add 增加路由条目
delete 删除路由条目
change 更改路由条目,且仅能用来更改网关gateway和跳数mertic
当命令选项为列出打印和删除的时候,即print和delete,可使用正则表达式的*和?,*表示匹配任意长度字符,?表示匹配任意单个字符
[destination]
即目的主机,可以是网络地址或者主机地址,也可以使用位于系统分区:/windows/system32/driver/etc/目录下的networks文件里描述的别名
[MASK netmask}
即子网掩码,格式为mask 255.255.255.0,若不指定,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5,需要注意的是当子网掩码跟目的网络/主机不匹配的时候,即子网掩码跟目的网络/主机的地址进行二进制的按位“与”运算,得出的结果跟目的网络/主机不相同的时候,会提示掩码不合法错误
[gateway]
即所经过的网关,也可以使用位于系统分区:/windows/system32/driver/etc/目录下的hosts文件里描述的别名
[Metric metric]
即到达目的网络/主机所经过的跳数,格式为metric 3
[IF interface]
即所使用的接口(网卡),格式为if 2,若不指定,则系统会自动选择合适的网卡
下面举几个常用的例子:
route add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1 metric 1 if 1 //意为增加一个从1号网卡出去的经过192.168.1.1网关的到192.168.1.0/24这个网络的路由
route delete 157.0.0.0/ route delete 157* / route delete 15? //删除匹配157.0.0.0 ,157*和15?的路由条目
route print / route print 157* / route print 15? // 列出所有,匹配157*和15?的路由条目
route change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5 metric 2 if 2 //更改原路由条目
PS:本文基于windows下route命令帮助文档翻译整理,有错漏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