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Delete分批提交

本文介绍了在Oracle数据库中进行大量数据删除时,如何通过分批提交避免undo表空间耗尽。同时讨论了DELETE操作对高水位线、查询效率及空间释放的影响,并分析了DELETE、UPDATE、INSERT三种DML操作对redo和undo日志产生的量。通过实验观察到redo和undo大小的变化规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Oracle Delete操作会产生redo log,undo log,即使delete 语句中加上nologging 参数,还是会记录日志的,这样保证了数据安全性,利于rollback。为了不使undo表空间被撑爆,可能需要分批提交,以下是分批提交语句:

declare
   cnt number(10):=0;
   i number(10):=0;
    begin
   select count(0) from scott.bigtable where id>1000000;
   for i in 1..trunc(cnt/50000)+1 loop
   delete from scott.bigtable where id >1000000 and rownum<=50000;
   commit;
   end loop;
  end;

/

2、Oracle Delete 操作不会降低高水位线,而每次查询还是会扫描高水位线下面所有的数据,这样查询效率不会因为数据delete掉之后,而提高查询效率,除非通过压缩表的空间来降低高水位线。

查询高水位线语句,其中blocks表示高水位线:

<think>嗯,用户问的是OracleDELETE操作如何不产生redo日志。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技术性,可能用户是DBA或者开发人员,想要优化数据库性能,或者在进行数据清理时希望减少日志生成,比如测试环境的数据处理。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Oracle中redo日志的机制。 Oracle默认情况下,所有的数据修改操作(包括DELETE)都会生成redo日志,这是为了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和恢复能力。不过,有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希望减少redo日志的产生,比如大批量删除数据时,减少日志可以提升性能并节省存储空间。这时候,可以考虑一些特定的方法。 首先想到的是使用NOLOGGING选项。但NOLOGGING通常用于DDL操作,比如创建表或索引时,对于DML操作如DELETE是否有效呢?可能不是直接适用,但或许有其他方式。比如,使用直接路径插入或者特定的提示,但DELETE本身可能不支持这些。 然后,临时表可能是一个选择。临时表在会话或事务中产生的数据变更不会生成redo日志。用户可以将要删除的数据移动到临时表,再进行删除,或者利用临时表的特性来处理。不过,这可能涉及到数据迁移的步骤,步骤可能繁琐。 另外,使用自治事务可能也是一个思路,但自治事务本身并不会关闭redo日志,只是独立于主事务提交,所以可能不适用。 还有,禁用数据库的归档模式或者调整日志生成参数,但这样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恢复能力,显然不推荐,尤其是在生产环境中。 突然想到,Oracle的Direct Path操作可以减少redo,但DELETE通常走的是常规路径,所以可能不行。不过,如果使用某种替代方法,比如CTAS(Create Table As Select)来重建表,排除需要删除的数据,这样在NOLOGGING模式下可能减少日志。但这种方法需要重建表,可能不适合在线操作,并且需要停机时间。 另外,分区表可能有用,比如删除整个分区,使用ALTER TABLE ... DROP PARTITION,这种DDL操作在NOLOGGING设置下可能减少日志,但需要表是分区的,并且删除的是整个分区而不是部分数据。 还有一个方法是设置表为NOLOGGING,然后执行DELETE,但根据Oracle文档,NOLOGGING对DML的影响有限,可能只对某些特定操作有效,比如直接路径插入。DELETE可能仍然生成redo。 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例如,使用批量删除的方式,比如每次删除一定量的数据并定期提交,虽然不能避免redo,但可以分散日志生成的压力,但这并没有直接解决问题。 或者,使用PL/SQL的FORALL语句结合批处理,可能减少一些开销,但redo仍然会产生。 可能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最小化redo日志,而不是完全避免。因为完全避免可能不可行,除非使用非常规手段,比如关闭数据库的日志功能,这显然不推荐,因为会导致数据无法恢复。 总结一下,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 1. 使用临时表:将数据移到临时表,利用临时表不生成redo的特性进行处理。 2. 使用NOLOGGING模式:虽然对DML可能有限,但结合特定的操作如CTAS可能有效。 3. 分区表删除分区:DDL操作结合NOLOGGING可能减少日志。 4. 设置DISABLE LOGGING:但需要重启数据库,且影响所有操作,风险高。 5. 使用外部表或非日志记录方式导入导出数据。 需要验证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潜在的风险,比如数据恢复问题,事务完整性等。另外,提醒用户在生产环境谨慎操作,避免数据丢失。</think>以下是如何在Oracle中执行DELETE操作时不生成Redo日志的几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 ### 1. **使用`NOLOGGING`模式** - **原理**:将表设置为`NOLOGGING`模式,减少某些操作的日志记录。 - **步骤**: 1. 修改表属性: ```sql ALTER TABLE 表名 NOLOGGING; ``` 2. 执行`DELETE`: ```sql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 3. 恢复表属性: ```sql ALTER TABLE 表名 LOGGING; ``` - **限制**: - `NOLOGGING`对常规DML(如`DELETE`)的Redo抑制有限,主要用于DDL(如`CREATE TABLE AS SELECT`)。 --- ### 2. **临时表(Temporary Table)** - **原理**:临时表的数据变更仅写入临时段,不生成Redo日志。 - **步骤**: 1. 创建临时表: ```sql CREATE GLOBAL TEMPORARY TABLE 临时表名 AS SELECT * FROM 原始表 WHERE 条件; ``` 2. 从原始表删除数据: ```sql DELETE FROM 原始表 WHERE 条件; ``` 3. 提交或会话结束后,临时表自动清空。 --- ### 3. **分区表删除分区** - **原理**:删除整个分区的操作属于DDL,结合`NOLOGGING`可大幅减少Redo。 - **步骤**: 1. 设计表为分区表。 2. 删除分区: ```sql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ARTITION 分区名 NOLOGGING; ``` --- ### 4. **直接路径操作(如`CTAS`重建表)** - **原理**:通过重建表跳过需删除的数据,结合`NOLOGGING`抑制Redo。 - **步骤**: 1. 创建新表(保留需保留的数据): ```sql CREATE TABLE 新表 NOLOGGING AS SELECT * FROM 原表 WHERE 需保留的条件; ``` 2. 重命名或替换原表。 --- ### 5. **禁用数据库归档模式(高风险!)** - **原理**:在非归档模式下,Redo日志可被覆盖,但不推荐生产环境使用。 - **步骤**: ```sql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MOUNT;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 ALTER DATABASE OPEN; ``` --- ### **注意事项** 1. **数据安全风险**: - 不生成Redo日志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恢复,仅适用于临时数据或可容忍丢失的场景。 2. **性能与合规性**: - 生产环境中需评估业务连续性和合规要求。 3. **测试验证**: - 在测试环境验证方法可行性,避免影响生产。 --- ### 总结 - **推荐方案**:优先使用临时表或分区表删除。 - **谨慎操作**:`NOLOGGING`和`NOARCHIVELOG`需严格评估风险。 - **替代思路**:若允许少量Redo,可尝试批量提交(`COMMIT`分批)减少日志压力。 如需进一步优化,请提供具体场景(如数据量、表结构、环境类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