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瑞特:我这样认识了中国

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和中国政府官员赵启正讨论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及创新体系的构建。贝瑞特强调了跨国公司在促进本土创新方面的作用,而赵启正则提到了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贝瑞特和赵启正都认为,中国没有必要计较国际社会中小部分人对中国的偏见,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竞争未必是坏事。

6月23日,英特尔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开始了他作为英特尔高层的第14次访华之旅。此次中国行的第一天,贝瑞特选择了灾区四川作为第一站。在考察了灾区的灾情后,白发苍苍的贝瑞特在四川这片曾与他结下深厚情意的土地上深深鞠躬。

当天贝瑞特宣布,斥资3500万元在8个受灾严重的县市援助建立200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并许诺:“灾难丝毫没有改变英特尔在成都做大的决心。”

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贝瑞特对中国政府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赞不绝口。同时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可能也令一些人感到不安,不过“这种竞争的出现是很好的”。他说:“我认为,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这样一种挑战。美国的国家形象其实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硬实力”体现国家形象

先后14次访问中国、被授予成都市荣誉市民,贝瑞特在跨国企业的CEO中绝对能称得上是个中国通。今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灾害,牵动着这位“同乡人”的心。

同时,从雨雪冰冻到地震灾害,今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这让中国的国际形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 

对此,贝瑞特坦言,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认为中国正在日益崛起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关于这一点,没有人会怀疑。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兴盛,全世界的人都很钦佩。当然,中国的经济崛起也令一些人感到恐惧,因为这给现有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他说:“就目前来看,中国在维护和保持国家形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通过此次中国地震救灾行动以及对其他类似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国的国家形象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第11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曾一度担纲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大使。他的演讲集《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颇有影响力。他用一个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形象地描述了中国国际形象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我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门外走过时,发广告的奥地利的小伙子说:‘咳,功夫,功夫。’他管我叫功夫。他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在柏林我问过德国的出租汽车司机:你对中国知道什么?他说中国很神秘,知道的不多。”

赵启正说:“我们要把大门敞开,把一个透明的中国拿给世界看。回顾十几年来国际友人对中国的理解,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分两种:其一像贝瑞特这样,直接来过中国,和中国有交往,有中国的朋友,他的理解就相对准确。另外一种是从未来过中国的人,通过看关于中国的电影,或者是从媒体上进行接触,这样对中国理解肯定就不准确。”

来自中国民间的民族感情使一部分人感到不安。对此,贝瑞特认为,现在人们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存在一些误区,“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有民族感情,中国也是如此。”他说,“一方面,人们并不了解中国的经济有多么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中国的经济是多么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人们总是把眼光放在中国的低端产品制造上,而没有注意到中国的教育体系、投资状况以及中国企业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的能力,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中国经济不断向前蓬勃发展。我常听人说,中国人擅长照搬照抄跨国公司模式,成不了好的企业家,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美国速度已经被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赶超,然而美国一些成熟模式却非常值得借鉴。关于美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态度以及对其影响,贝瑞特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华盛顿联邦政府希望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然而几乎所有的美国企业都倾向于自由贸易。因为我们知道,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依赖于我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能力。英特尔公司80%的业务都在美国本土之外,世界才是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不能做贸易保护主义者,我们要进行自由贸易。”

同时贝瑞特也表示,决定成功与否的因素最终还是经济。美国的安全保障,需要依靠的是它的经济活力、经济实力,而不是它的军事力量。这一点在今天正在得到实现。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对美国的一些出口政策并不赞同,这些政策往往跟军事安全扯上关系。美国的安全依靠的是它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们不能让经济发展重返过往的旧有模式,需要放眼前方,不断前行。”

“软实力”产生内在动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企业代表,英特尔公司曾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也曾经遇到过挫折。对于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英特尔的经验值得许多本土企业借鉴。

通过近距离解读英特尔不难发现,英特尔遇到危机的时候从来不回避,而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加大投资来解决问题。另外,美国的很多优秀的企业,最初都诞生在美国的大学——大学的研发、创新能力是直接可以孵化公司的,甚至直接可以在大学里面诞生世界级的企业。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大学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创新是一个企业永恒的话题。目前国内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创新的生态链,许多创新还停留在技术、产品和知识产权等起步阶段。对此,赵启正表示,创新绝不是纯技术创新,应该是全面的创新。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在一个管理很差的企业中是不能够发挥作用的,他将被埋没。

在科技领域快速创建关键性技术的创新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创新体系和环境的建设。国际领先的跨国公司能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动力,继而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对此,贝瑞特认为,跨国公司能在创建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两点作用。“首先它能够帮助本土企业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而要发展核心能力,你就要投资研发,投资新的理念。同时,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合作,将中国的发明与我们自己的创造结合起来,合而为一,我们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而赵启正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同时他认为人才的激励和开放性的国际合作是构建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赵启正认为中国应该在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的队伍中尽量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科学上,有的时候少数人有聪明的脑瓜,能够得到诺贝尔奖金,但大的工程没有得诺贝尔奖金的,因为它是一个集成的发明。一个计算机有上千个专利,缺少国际合作是不行的,但是也不能只靠国际合作,还要增加中国因素。”

他形象地比喻说:“我们要做的不是闭门造车,但必须努力去造,而且还要开门造车。我想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条道路。”

对于科技领域的前景,贝瑞特充满信心。他认为摩尔定律的有效期至少会持续15~20年,同时也表示未来科技领域的热点会集中在通信和生物与工程的整合两方面。“宽带无线技术将对全世界,尤其是对那些固定电讯设施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过去,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是孤立分离的,但是我认为二者的结合已经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行业领域。这对中国的生物学家,对全世界的生物学家来说都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在新规律的支配之下有待创新和发现的全新领域,是新领域之间的结合。”

对CNN和莎朗·斯通谬论的看法

贝瑞特:

对于莎朗·斯通关于四川地震的言论,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会认为这种言论是无聊透顶的,是错误的,极端错误的。关于美国的电视界,你要知道,美国的电视公众人物都不是什么言辞准确的评论员,他们所做的就是娱乐大众。他们的言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藉此引起公众更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眼球。他们的言论不能代表美国人民的态度和立场。这些人的言论都不能代表美国人民。CNN的那位评论员以前曾经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现在他是一名演员。大多数的美国民众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都不赞同这些电视公众人物不负责任的言论。中国人民应当把CNN当作一个娱乐媒介来看待,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政策或者是价值导向来看待。

我想大家把这些美国电视公众人物的言论太当成一回事了,太高看他们言论的作用了,因为我们美国民众并不非常认可他们说的那些东西。

赵启正:

贝瑞特的态度是正确的。我觉得这些人说一说不需要劳我们大驾去干预。美国是个复杂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类似的没有自我约束的人,这个不足为奇。我们不需要过分地去花力量去针对它去辩论。但对倾向性的问题,我们却有必要说,有必要去申明。如果我们冷静去分析西方媒体的一些不客观的倾向,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国记者和编辑的固定思维模式一时改不过来,一个是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没有说清楚,没有说明白。老师讲课没有听懂,教授的问题和学生的问题可能都存在。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尽量要把中国读本讲好,这是我们要做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