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2种VLM多模态大模型,文档结构化抽取,谁最强?

img

docext提供了以下能力

  • 关键信息提取(KIE):从非结构化文档文本中提取结构化字段。
  • 视觉问答(VQA):通过问答评估对文档内容的理解。
  • 光学字符识别(OCR):衡量识别印刷文本和手写文本的准确性。
  • 文档分类:评估模型对各种文档类型的分类准确性。
  • 长文档处理:测试模型在长篇、有丰富上下文的文档上的推理能力。
  • 表格提取:基准测试从复杂表格格式中提取结构化数据。
  • 置信度评分校准:评估模型预测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img
最近两年,大家都可以看到AI的发展有多快,我国超1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超过了100个,现在还在不断的发掘中,时代在瞬息万变,我们又为何不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出路,多一个可能呢?

与其在传统行业里停滞不前,不如尝试一下新兴行业,而AI大模型恰恰是这两年的大风口,整体AI领域2025年预计缺口1000万人,其中算法、工程应用类人才需求最为紧迫!

学习AI大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在线资源的丰富,零基础的小白也有很好的机会逐步学习和掌握。【点击蓝字获取】

【2025最新】AI大模型全套学习籽料(可白嫖):LLM面试题+AI大模型学习路线+大模型PDF书籍+640套AI大模型报告等等,从入门到进阶再到精通,超全面存下吧!

模型大比拼

img

  • gemini-2.5-flash-preview-04-17综合表现最强

img

  • 关键信息提取,识别和提取发票的名称、日期、金额和其他结构化数据

  • qwen2.5-vl-72b-instruct 在信息抽取方面能打

img

  • 文档问答:主要是问基于文本的问题和需要了解文档的视觉布局和结构的问题
  • o4-mini-2025-04-16 在问答方面还是具备优势的

img

  • OCR能力:主要识别包括手写文本、数字印刷文本和带变音符号的文本。处理各种字体、布局和文档条件,同时保持文本识别的高精度。
  • gemini-2.0-flash在ORC方面还挺强

img

  • 文档分类:主要是考察文档内容、结构和分配正确类别
  • qwen2.5-vl-72b-instruct以上的模型,都能做到99%以上

img

  • 长文档处理:包括跨多个页面维护上下文、了解文档结构以及从大型文档中准确检索信息。
  • 带有推理能力的claude-3.7-sonnet (reasoning:low)占优

img

  • 表格测试稀疏、密集、结构良好的和非结构化格式(例如,没有可见网格线的表),提取表结构、单元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准确提取数字和文本内容。
  • 在这方面qwen2.5-vl-72b-instruct 垫底

最近两年,大家都可以看到AI的发展有多快,我国超10亿参数的大模型,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超过了100个,现在还在不断的发掘中,时代在瞬息万变,我们又为何不给自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出路,多一个可能呢?

与其在传统行业里停滞不前,不如尝试一下新兴行业,而AI大模型恰恰是这两年的大风口,整体AI领域2025年预计缺口1000万人,其中算法、工程应用类人才需求最为紧迫!

学习AI大模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在线资源的丰富,零基础的小白也有很好的机会逐步学习和掌握。【点击蓝字获取】

【2025最新】AI大模型全套学习籽料(可白嫖):LLM面试题+AI大模型学习路线+大模型PDF书籍+640套AI大模型报告等等,从入门到进阶再到精通,超全面存下吧!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多模态大模型AI基础设施或架构,以及部署方面的内容。首先,我得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用户提到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基础设施、架构和部署,可能他们正在考虑如何搭建或应用这样的系统,或者想深入了解其技术细节。 接下来,我需要回顾已有的知识。多模态大模型通常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比如文本、图像、音频等,因此架构需要支持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融合。根据之前提供的引用,用户提到了LLM和VLM,也就是大型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这可能涉及到不同模态的融合技术。 然后,我应该考虑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AI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处理层、模型训练层、推理层、资源管理和部署工具。对于多模态模型,可能还需要专门的模块来处理不同模态的数据,比如图像编码器、文本编码器等。此外,硬件加速如GPU和TPU的使用也是重要部分,因为大模型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 部署方面,需要考虑模型优化技术,比如量化、剪枝和蒸馏,以减少模型大小和提高推理速度。同时,分布式训练和推理框架也是必须的,例如使用TensorFlow或PyTorch的分布式训练功能。另外,云原生部署和边缘计算可能也是用户关心的点,特别是如果应用场景需要低延迟或离线处理的话。 用户可能还关心如何确保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比如资源调度和容错机制。此外,安全性和数据隐私在多模态应用中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处理敏感信息时。 我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每个部分,并且引用提供的参考文献。比如,引用[^1]提到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应用,这可以支持多模态的必要性。引用[^2]提到整合语言能力和视觉认知,这与多模态架构的设计相关。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涵盖架构设计、优化、应用场景和挑战,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需要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能够引导用户深入理解多模态大模型的各个方面。</think>### 多模态大模型AI基础设施与架构解析 多模态大模型(如GPT-4、CLIP等)通过整合文本、图像、音频等不同模态的数据,实现跨模态理解与生成。其基础设施和架构设计需满足**大规模计算、异构数据处理、高效训练与推理**等需求。以下是核心架构组件及部署要点: --- #### 一、核心架构设计 1. **数据预处理层** - **多模态数据融合**:设计统一的数据表示(如向量嵌入),将文本、图像、音频映射到同一语义空间,例如通过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对齐特征[^1]。 - **分布式存储**: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或云存储(如AWS S3)管理海量异构数据。 2. **模型训练层** - **混合模态建模**:采用多编码器-单解码器架构(如Transformer),例如CLIP的图文双塔结构[^2]。 - **分布式训练框架**:基于PyTorch的`FSDP`(完全分片数据并行)或TensorFlow的`TPUStrategy`,支持千亿参数规模的训练。 3. **推理服务层** - **轻量化推理引擎**:通过模型剪枝、量化(如INT8)或知识蒸馏降低部署成本。 - **多模态交互接口**:提供统一的API网关,支持文本到图像生成、视频语义检索等跨模态任务。 --- #### 二、关键技术组件 1. **硬件加速** - 使用GPU集群(如NVIDIA A100)或TPU Pods进行并行计算,结合NVLink优化通信带宽。 2. **异构计算框架** - **计算图优化**:利用ONNX Runtime或TensorRT加速模型推理。 - **跨模态对齐工具**:如FAISS库实现大规模向量相似性检索。 3. **资源管理与调度** - 基于Kubernetes的容器化部署,结合Slurm或Ray实现动态资源分配。 --- #### 三、部署实践与挑战 1. **云原生部署** - 通过AWS SageMaker、Google Vertex AI等平台实现弹性扩缩容,按需分配GPU资源。 2. **边缘计算优化** - 模型轻量化后部署至边缘设备(如手机、IoT设备),使用TensorFlow Lite或Core ML框架。 3. **安全与隐私** - 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保护数据隐私,结合同态加密(HE)实现安全推理。 --- ####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医疗诊断**:结合医学影像与文本报告生成诊断建议[^1]。 2. **智能客服**:同时理解用户的语音、文本和图像输入。 3. **工业质检**:通过视觉+传感器数据实现缺陷检测[^2]。 --- 相关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