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之Select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Select函数实现多客户端并发的网络编程,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具体实现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elect的函数格式(Unix系统下的伯克利socket编程,和windows下的略有区别,体现两个方面:一是selec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在windows下可以忽略,但在linux下必须设为最大文件描述符加1;二是结构fd_set在两个系统里定义不一样):

int select(int maxfdp,fd_set *readfds,fd_set *writefds,fd_set *errorfds,struct timeval *timeout);
/*参数列表
int maxfdp是一个整数值,是指集合中所有文件描述符的范围,即所有文件描述符的最大值加1,不能错!在Windows中这个参数的值无所谓,可以设置不正确。 
  
fd_set *readfds是指向fd_set结构的指针,这个集合中应该包括文件描述符,我们是要监视这些文件描述符的读变化的,即我们关心是否可以从这些文件中读取数据了,如果这个集合中有一个文件可读,select就会返回一个大于0的值,表示有文件可读,如果没有可读的文件,则根据timeout参数再判断是否超时,若超出timeout的时间,select返回0,若发生错误返回负值。可以传入NULL值,表示不关心任何文件的读变化。 
  
fd_set *writefds是指向fd_set结构的指针,这个集合中应该包括文件描述符,我们是要监视这些文件描述符的写变化的,即我们关心是否可以向这些文件中写入数据了,如果这个集合中有一个文件可写,select就会返回一个大于0的值,表示有文件可写,如果没有可写的文件,则根据timeout参数再判断是否超时,若超出timeout的时间,select返回0,若发生错误返回负值。可以传入NULL值,表示不关心任何文件的写变化。 
  
fd_set *errorfds同上面两个参数的意图,用来监视文件错误异常。 
  
struct timeval* timeout是select的超时时间,这个参数至关重要,它可以使select处于三种状态:
第一,若将NULL以形参传入,即不传入时间结构,就是将select置于阻塞状态,一定等到监视文件描述符集合中某个文件描述符发生变化为止;
第二,若将时间值设为0秒0毫秒,就变成一个纯粹的非阻塞函数,不管文件描述符是否有变化,都立刻返回继续执行,文件无变化返回0,有变化返回一个正值;
第三,timeout的值大于0,这就是等待的超时时间,即 select在timeout时间内阻塞,超时时间之内有事件到来就返回了,否则在超时后不管怎样一定返回,返回值同上述。
struct timeval
{
time_t tv_sec; //second 秒
time_t tv_usec; //microsecond 微妙
};
*/
/*
返回值: 
负值:select错误
正值:某些文件可读写或出错
0:等待超时,没有可读写或错误的文件
*/
struct fd_set可以理解为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存放的是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即文件句柄,这可以是我们所说的普通意义的文件,当然Unix下任何设备、管道、FIFO等都是文件形式,全部包括在内,所以毫无疑问一个socket就是一个文件,socket句柄就是一个文件描述符。fd_set集合可以通过一些宏由人为来操作,比如清空集合 FD_ZERO(fd_set *),将一个给定的文件描述符加入集合之中FD_SET(int ,fd_set *),将一个给定的文件描述符从集合中删除FD_CLR(int ,fd_set*),检查集合中指定的文件描述符是否可以读写FD_ISSET(int ,fd_set* )。
在winsock.h头文件中共定义了四个宏来操作描述字集。FD_SETSIZE变量用于确定一个集合中最多有多少描述字(FD_SETSIZE缺省值为64,可在包含winsock.h前用#define FD_SETSIZE来改变该值)。对于内部表示,fd_set被表示成一个套接口的队列,最后一个有效元素的后续元素为INVAL_SOCKET。宏为:
   FD_CLR(s,*set):从集合set中删除描述字s。
   FD_ISSET(s,*set):若s为集合中一员,非零;否则为零。
   FD_SET(s,*set):向集合添加描述字s。
   FD_ZERO(*set):将set初始化为空集NULL。
在有了select后可以写出像样的网络程序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从网络上接受数据写入一个文件中。
server.cpp 
复制代码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port    2020 //本地端口
#define msgsize 1024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t g_iTotalClient=0;//当前连接的client总数
SOCKET g_CliSocketArray[64];//存放client的socket的数组
DWORD WINAPI WorkerThread(LPVOID lpParameter);
int main()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Listen,sClient;//本机监听套接字,客户端套接字
    SOCKADDR_IN client;//客户端地址
    int iaddrSize=sizeof(SOCKADDR_IN);
    DWORD dwThreadId;
    WSAStartup(0x0202,&wsaData);
    string local_ip; 
    char szhostname[100];  
    gethostname(szhostname,sizeof(szhostname));
    struct hostent *hn=gethostbyname(szhostname);
    struct in_addr in;
    memcpy(&in,hn->h_addr_list[0],sizeof(struct in_addr));
    local_ip=inet_ntoa(in);
    cout<<"本机IP为:"<<local_ip<<endl;
  //  int nClient;
//    cout<<"请输入本地ip:";
//    cin>>local_ip;
/*  cout<<"请输入Client数目:";
    cin>>nClient;
    string *pclient_ip=new string[nClient];
    cout<<"请输入client ip:";
    for(int i=0;i<nClient;i++)
    {
         cin>>*pclient_ip++;
    }
*/
    // 创建一个套接字sListen与本机地址local_addr和端口port绑定
    sListen=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口描述字
    LPHOSTENT lpHost;					//返回对应于给定服务器的包含服务器名字和IP的hostent结构指针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_addr;	//将IP地址格式转化为sockaddr_in格式
	memset(&local_addr,0,sizeof(struct   sockaddr));
	local_addr.sin_family=AF_INET;
	local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local_ip.c_str());
	local_addr.sin_port=htons(port);
	bind(sListen,(struct sockaddr*)&local_addr,sizeof(SOCKADDR_IN));
    //listen
    /***1,内核用了两个队列,可以针对并发请求的时候,及时拒绝掉一部分处理不过来的请求,防止盲等待。
        2,listen的第二个参数。跟系统的链接数量没有任何关系。相当于设置一个瞬间能够处理的阈值。
        3,一般情况下都会去开启 syncookie。所有其实现在已经可以不太关系listen的第二个值了***/
    listen(sListen,3);//listen()监听申请的连接,仅适用于sock_stream类型的
    //Create WorkerThread
    CreateThread(NULL,0,WorkerThread,NULL,0,&dwThreadId);
    while(TRUE)
    {
        sClient=accept(sListen,(struct sockaddr *)&client,&iaddrSize);//阻塞等待客户端请求连接
        //将客户端套接字添加进数组g_CliSocketArray
        g_CliSocketArray[g_iTotalClient++]=sClient;
    }
    system("Pause");
    return 0;
}
/*
工作者线程里面是一个死循环,一次循环完成的动作是: 
     1.将当前所有的客户端套接字加入到读集fdread中; 
     2.调用select函数; 
     3.查看某个套接字是否仍然处于读集中,如果是,则接收数据。如果接收的数据长度为0,
     或者发生WSAECONNRESET错误,则表示客户端套接字主动关闭,这时需要将服务器中对应的套接字所绑定的资源释放掉,
     然后调整我们的套接字数组(将数组中最后一个套接字挪到当前的位置上)。
*/
DWORD WINAPI WorkerThread(LPVOID lpParam)
{
    int i;
    fd_set fdread;
    int ret;
    struct timeval tv={1,0};//这个参数使Select处于三种状态 使select在timeout时间内阻塞,超时返回
    char szMessage[msgsize];
    while(TRUE)
    {
        FD_ZERO(&fdread);
        for(i=0;i<g_iTotalClient;i++)
        {
            FD_SET(g_CliSocketArray[i],&fdread);//向集合添加套接字
        }
        ret=select(0,&fdread,NULL,NULL,&tv);
        if(ret==0)
            continue;
        for(i=0;i<g_iTotalClient;i++)
        {
            if(FD_ISSET(g_CliSocketArray[i],&fdread))
            {
                ret=recv(g_CliSocketArray[i],szMessage,msgsize,0);
                if(ret==0 || (ret==SOCKET_ERROR && WSAGetLastError()==WSAECONNRESET))
                {
                    //客户端套接字关闭 释放资源
                    printf("client socket %d closed.\n",g_CliSocketArray[i]);
                    closesocket(g_CliSocketArray[i]);
                    WSACleanup();
                    if(i<g_iTotalClient-1)
                        g_CliSocketArray[i--]=g_CliSocketArray[--g_iTotalClient];
                }
                else
                {
                    //从客户端接收数据并将数据返回
                    //szMessage[ret]='\0';
                    printf("接收到客户端 %d 数据:%s \n", i ,szMessage);
                    send(g_CliSocketArray[i],szMessage,strlen(szMessage),0);
                }
            }
        }
    }
    return 0;
}

服务器的几个主要动作如下: 
     1.创建监听套接字,绑定,监听; 
     2.创建工作者线程; 
     3.创建一个套接字数组,用来存放当前所有活动的客户端套接字,每accept一个连接就更新一次数组; 
     4.接受客户端的连接。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我没有重新定义FD_SETSIZE宏,所以服务器最多支持的并发连接数为64。而且,这里决不能无条件的accept,服务器应该根据当前的连接数来决定是否接受来自某个客户端的连接。一种比较好的实现方案就是采用WSAAccept函数,而且让WSAAccept回调自己实现的Condition Function。
  如下所示: 

复制代码
int CALLBACK ConditionFunc(LPWSABUF lpCallerId,LPWSABUF lpCallerData, LPQOS lpSQOS,LPQOS lpGQOS,LPWSABUF lpCalleeId, LPWSABUF lpCalleeData,GROUP FAR * 
g,DWORD dwCallbackData) 
{ 
  if (当前连接数 < FD_SETSIZE) 
    return CF_ACCEPT; 
  else   
    return CF_REJECT; 
} 
复制代码

     工作者线程里面是一个死循环 
     除了需要有条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外,还需要在连接数为0的情形下做特殊处理,因为如果读集中没有任何套接字,select函数会立刻返回,这将导致工作者线程成为一个毫无停顿的死循环,CPU的占用率马上达到100%。

客户端的代码如下,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客户端调试服务器是否非阻塞接收数据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port    2020 //服务器端口
#define msgsize 1024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int main()
{
    string server_ip;   
    cout<<"请输入服务器ip:";
    cin>>server_ip;
    /*SOCKET INIT*/
    WSADATA wsaData; 
    char szMessage[msgsize];
    WSAStartup(0x0202,&wsaData);
    SOCKET localsocke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socket()创建一个套接口描述字
    LPHOSTENT lpHost;					//返回对应于给定服务器的包含服务器名字和IP的hostent结构指针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将IP地址格式转化为sockaddr_in格式
	memset(&server_addr,0,sizeof(struct   sockaddr));
	server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er_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server_ip.c_str());
	server_addr.sin_port=htons(port);
    /*将localsocket连接至server_addr指定的服务器IP和Port
      localsocket为一个没有bind的套接口,connect()会自动设置一个关联值且设置为bind
    */
	if(connect(localsocket,(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sizeof(SOCKADDR_IN))!=0)
    {
        printf("connnect failed\n");
        exit(0);
    }
    while(TRUE)
    {
       string strdata="123das";
//       cout<<"请输入您想要发的数据:";
//       cin>>strdata;
       send(localsocket,strdata.c_str(),strlen(strdata.c_str()),0);
       int ret=recv(localsocket,szMessage,msgsize,0);
       if(ret==0 || (ret==SOCKET_ERROR && WSAGetLastError()==WSAECONNRESET))
        {
            //socket closed
            printf("server socket closed.\n");
            closesocket(localsocket);
            WSACleanup();
           
        }
        else
        {
            //received a message 
            //szMessage[ret]='\0';
            printf("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s \n",szMessage);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关系到套接字列表的操作都需要使用循环,在轮询的时候,需要遍历一次,再新的一轮开始时,将列表加入队列又需要遍历一次.也就是说,Select在工作一次时,需要至少遍历2次列表,这是它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在大规模的网络连接方面,还是推荐使用IOCP或EPOLL模型.但是Select模型可以使用在诸如对战类游戏上,比如类似星际这种,因为它小巧易于实现,且对战类游戏的网络连接量并不大. 对于Select模型想要突破Windows 64个限制的话,可以采取分段轮询,一次轮询64个.例如套接字列表为128个,在第一次轮询时,将前64个放入队列中用Select进行状态查询, 待本次操作全部结束后.将后64个再加入轮询队列中进行轮询处理.这样处理需要在非阻塞式下工作.以此类推,Select也能支持无限多个。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使用Qt框架开发的色彩选择工具,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见的颜色选取器。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移动和嵌入式设备,支持C++和QML语言。这个调色板功能提供了横竖两种渐变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选取所需的颜色值。 在Qt中,调色板(QPalette)是一个关键的类,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视觉样式。QPalette包含了一系列的颜色角色,如背景色、前景色、文本色、高亮色等,这些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系统设置或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定义QPalette,开发者可以创建具有独特视觉风格的应用程序。 该调色板功能可能使用了QColorDialog,这是一个标准的Qt对话框,允许用户选择颜色。QColorDialog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颜色选择,通常包括一个调色板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来选择RGB、HSV或其他色彩模型中的颜色。 横渐变取色可能通过QGradient实现,QGradient允许开发者创建线性或径向的色彩渐变。线性渐变(QLinearGradient)沿直线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过渡颜色,而径向渐变(QRadialGradient)则以圆心为中心向外扩散颜色。在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滑动条或鼠标拖动来改变渐变的位置,从而选取不同位置的颜色。 竖渐变取色则可能是通过调整QGradient的方向来实现的,将原本水平的渐变方向改为垂直。这种设计可以提供另一种方式来探索颜色空间,使得选取颜色更为直观和便捷。 在【colorpanelhsb】这个文件名中,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与HSB(色相、饱和度、亮度)色彩模型相关的代码或资源。HSB模型是另一种常见且直观的颜色表示方式,与RGB或CMYK模型不同,它以人的感知为基础,更容易理解。在这个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调整H、S、B三个参数来选取所需的颜色。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利用Qt框架和其提供的色彩管理工具,如QPalette、QColorDialog、QGradient等,构建的交互式颜色选择组件。它不仅提供了横竖渐变的色彩选取方式,还可能支持HSB色彩模型,使得用户在开发图形用户界面时能更加灵活和精准地控制色彩。
标题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阐述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本文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需求和Spring Boot技术的适用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当前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论文方法与创新点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系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2.1Spring Boot框架解释Spring Boot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特性。2.2数据库技术讨论适用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角色。2.3前端技术阐述与后端配合的前端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详细分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1功能需求列举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3.2性能需求明确系统应满足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要求。第4章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4.1系统架构设计给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各模块间的交互方式。4.2数据库设计详细阐述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操作流程。4.3界面设计与实现介绍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的实现细节。第5章系统测试与优化说明对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性能优化的措施。5.1测试方法与步骤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数据的准备及测试流程。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5.3性能优化措施提出针对系统性能瓶颈的优化建议和实施方案。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空间。6.1研究结论概括本文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主要发现和成果。6.2展望与改进讨论未来可能的系统改进方向和新的功能拓展。
1. 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角色管理: 学生:查看个人住宿信息、提交报修申请、查看卫生检查结果、请假外出登记 宿管人员:分配宿舍床位、处理报修申请、记录卫生检查结果、登记晚归情况 管理员:维护楼栋与房间信息、管理用户账号、统计住宿数据、发布宿舍通知 用户操作: 登录认证:对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模拟实现,用学号 / 工号作为账号),支持密码重置 信息管理:学生完善个人信息(院系、专业、联系电话),管理员维护所有用户信息 权限控制:不同角色仅可见对应功能(如学生无法修改床位分配信息) 2. 宿舍信息管理模块 楼栋与房间管理: 楼栋信息:名称(如 "1 号宿舍楼")、层数、性别限制(男 / 女 / 混合)、管理员(宿管) 房间信息:房间号(如 "101")、户型(4 人间 / 6 人间)、床位数量、已住人数、可用状态 设施信息:记录房间内设施(如空调、热水器、桌椅)的配置与完好状态 床位管理: 床位编号:为每个床位设置唯一编号(如 "101-1" 表示 101 房间 1 号床) 状态标记:标记床位为 "空闲 / 已分配 / 维修中",支持批量查询空闲床位 历史记录:保存床位的分配变更记录(如从学生 A 调换到学生 B 的时间与原因) 3. 住宿分配与调整模块 住宿分配: 新生分配:管理员导入新生名单后,宿管可按专业集中、性别匹配等规则批量分配床位 手动分配:针对转专业、复学学生,宿管手动指定空闲床位并记录分配时间 分配结果公示:学生登录后可查看自己的宿舍信息(楼栋、房间号、床位号、室友列表) 调整管理: 调宿申请:学生提交调宿原因(如室友矛盾、身体原因),选择意向宿舍(需有空位) 审批流程:宿管审核申请,通过后执行床位调换,更新双方住宿信息 换宿记录:保存调宿历史(申请人、原床位、新床位、审批人、时间) 4. 报修与安全管理模块 报修管理: 报修提交:学生选择宿舍、设施类型(如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