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学习笔记(七)系统调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调用的工作原理,包括API、POSIX标准与C库的关系,系统调用处理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内核线程如何访问系统调用。用户空间通过C库的API间接调用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号在sys_call_table中映射到相应的处理函数。软中断、sysenter和syscall是进入内核执行系统调用的途径,而参数和返回值通过CPU寄存器传递。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综述

用户空间进程通过内核提供的一套接口和系统进行交互,这些接口让用户空间进程能够受控地访问系统资源、创建新的进程以及和其他进程通信等。受控表示用户进程不能不受限制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这对保证系统的稳定非常关键。在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是除了exception和trap之外用户空间和内核交互的唯一方式。

API,POSIX 和 C Library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定义了一套给应用程序使用的编程接口,应用程序不会直接访问系统调用,而是通过API来间接的访问系统调用。一个API可以使用一个系统调用实现,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系统调用来实现,也可以不使用任何系统调用。相同的API可以同时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存在,它们为用户程序提供相同的接口,但是相同的API在不同系统上的具体实现则可能大相径庭。

Unix中最常见的API是基于POSIX标准的,Linux尽力与POSIX标准兼容。POSIX是一个很好的用来说明API和系统调用关系的例子,在绝大多数Unix系统中,POSIX标准定义的API和Unix的系统调用有很大关联,因为POSIX标准就是参照早期的Unix系统来制定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提供了与POXIS兼容的库。

这里要说明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系统调用(system call)和系统调用接口(system call interface)。前者就是我们说的系统调用,但是系统调用并不是和API一样可以直接调用的,需要直接和CPU打交道,比如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汇编指令int $0x80来触发软中断,此外,还需要通过汇编指令来填充CPU的寄存器。Linux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操作的宏定义,但是在应用中直接使用这些宏定义还是很麻烦的,所以Linux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调用接口作为系统调用的封装函数(Wrapper Routine)来帮助我们轻松地访问系统调用。我们平时使用的如open(),fork()都是封装了系统调用的系统调用接口。

Linux和大部分Unix系统的系统调用接口都由C库(C library,Linux中最常见实现的为glibc)提供,Linux中的C库同时包括了C语言标准库(standard C library)和系统调用接口。此外,Linux的C库还提供了POSIX表中规定的绝大部分API。

系统调用

Linux下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C库提供的API来访问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会返回一个long型的返回值,0通常表示成功,负数通常代表出错。C库的API实现在系统调动返回了一个错误时,会将一个特殊的错误码写到全局变量errno中,通过库函数perror()可以将这个错误码翻译为用户可以理解的错误提示。

Linux会给每个系统调用分配一个系统调用号(syscall number),这个全局唯一的调用号指向对应的系统调用函数。当用户程序发起系统调用时,系统调用号就被用来表明要执行哪一个系统调用,进程不能通过系统调用的名称来访问系统调用,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