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禅与生命体悟

摘自 禅与生命体悟(三)
中国古人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导。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世界,那是要出问题的。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不仅仅是表达一个谦虚的意思,而是因为有些事情我们确实不可知。庄子还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六合”是天地四方。天地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们可以讲一讲但是不必要去议论它;天地范围之外的事情我们可以“存而不认”。禅宗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起来,是因为它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有着契合点。《荀子》中说,人们求学问,并不是为了自己怎样通达,而是为了当碰到坎坷挫折的时候,不会被它们难倒而不知所措。人才与不才是自己的问题,遇与不遇是时的问题。有才能的人没有机遇,古往今来多得很。怀才不遇的人往往会有很多牢骚,怨天尤人。实际上这是自寻烦恼。所以我们在准备才能的时候也要等待时机、把握机会,更要创造时机。有很多机遇可以由自己创造。我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两个人给领导当助手,一个人总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任务,另一个人总觉得任务太简单,自己是大材小用,所以总是马马虎虎地完成任务。如果你是领导的话,你更喜欢哪个人?很多人会告诉我,当然是喜欢第一个人了!所以,第一个人实际上就是给自己创造了机会,下次领导有事情肯定找他,因为他做事认真负责。时间长了之后,他积累了工作经验,增长了才能。我们要看到才能和时间的关系,更要看到创造机会的重要。我现在在讲台上讲,下面那么多同学在听,你们不要觉得我有多了不起,而是因为我有这个机遇,很多造诣比我深的人没有这个机会来给大家讲。刚才有同学说我是权威,不是的!(笑)有这样的机会我就要把握,充分发挥才能。没有机会的时候你也不要埋怨,因为你在积累你的才能,你在寻找、在创造机会。我认为“三毒”现在对我们影响比过去更厉害,我们因此也更需要人文的开导。一个人不应该老是很紧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需要认真的时候,也需要放松的时候。看问题要全面一点儿,把事情看得开一点儿。事事得第一,肯定是好事么?不见得。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不是第一但也能够把事情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佛家、道家文化,还有禅宗的人文精神,都可以对今天的人们有清醒、缓释的作用。

另外,生命还有“八苦缠绕”。生老病死就是其中四苦。确实,生死是困扰人类的大问题。人类的大脑太发达了,会想这个问题,动物大概很少想。(笑)人们常常把宗教说成是一种临终关怀,其实临终关怀不是只关怀死,也要关怀生,没有生哪来的死?老、病会给家人给社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现在常常讲健康最幸福。同学们有时候对我说,楼老师您年纪也不小了,下雨下雪天就别来上课了吧。我说不行啊!我说,人能活动就是幸福,你们不要剥夺我的幸福!今天我能来给大家讲座是我的幸福,我能让大家都感到幸福那更是我的幸福,是吧?(掌声)还有四种苦跟精神上有关系。爱别离苦,我们会为和我们爱的人分别而痛苦;怨憎会苦,冤家碰头肯定痛苦;求不得苦,想要得到的东西得不到,很烦恼;五蕴炽盛苦,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在佛教看来,一切生命体都是由这五个方面组成的,色属于物质方面,受、想、行、识属于精神方面。以上八苦缠绕着我们,任何人逃脱不了。可能有人能摆脱后四种苦,但前面四种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但是,后四种苦,凡是有感情的人也逃不掉。先要认识人生的苦,然后再寻求生命的真谛。


摘自 禅与生命体悟(四)
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智,悲。也可以连在一起,叫做“悲智”。“智”是讲自我觉悟的问题,“悲”也就是“觉他”,是讲救度别人的问题。“悲智”也即自觉觉人,自度度他。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就是“智”,因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觉悟,没智慧的人永远是“迷”,在“迷”的过程中三毒攻心。奉献人生就是“悲”,就是度人。禅宗对生命的认识不能够只停留在虚无缥缈的地方,不能永远沉浸在幻想中间。禅宗十分强调现实,也即当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当下,我们活在当下,修在当下,悟在当下。禅不需要离开当下,离开了当下什么也得不到。近代著名高僧太虚的偈子“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体悟生命,就要从当下作起,不要离开现实。

最后,我送给大家三句话,是“学禅三要”。第一句,做本分事。这里的“本分”不是指不胡作非为,而是说应当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再美的理想,如果不从本分事做起,也是无法达到的。想得太多而不从当下落实,则是在浪费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坚定性、毅力,去掉虚荣心。第二句话,持平常心。这句话现在人们经常在讲。没有平常心的话,我们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思前想后,百般思索,千般考虑。曾有位禅师问慧海,你是怎么修炼的呢?答日:“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很多人吃饭的时候不专心,百般思索;睡觉也不安宁,千般考虑。的确,名和利是对人性的最大的束缚,名缰利索。要打破此束缚,必须有平常心。我们对各种吹捧或者谩骂都不动心,哪是那么容易就做到的呢?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访佛印禅师,佛印禅师不在,他就留了首诗,其中两句说:“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表达自己学佛的体会。佛印看后,即批“放屁”二字,派一名侍者送过江去给苏东坡。东坡看后很生气,马上过江来要找佛印理论。佛印说,还说什么八风吹不动,我这一屁你就过江了。(笑)应该对得失毁誉都不动心。第三句话,成自在人。这很难,因为现在,我们的各种束缚太多太多了。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曾踏到一片地。如此,才会放弃一切相,则终日不离一切事,而不为一切事所惑,这才叫自在人。我们要体悟实实在在真实的生命,体悟时时刻刻充实的生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