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先获取这些用例,然后编写骨架API。骨架API应该很短很短,也就一页纸的内容吧,一般正好是一页,无需非常精确。你要声明包、类和方法,如果还不清楚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话,可以放一句话的描述。不过这不是产品发布要求的那种质量文档。
中心思想就是在这个阶段保持敏捷,逐步完善API,使其满足用例,为原始的API添加代码,看是否可以满足需求。真是不可思议,很多事情事后看真是太浅显了,但设计API的时候,甚至是构思用例时,你还是会犯各种错误。用代码实现用例时你会说:“哦,我的天,全都错了。类太多了。这些可以合并,这些需要拆开。”或者类似这样的话。好在API文档只有一页长,改起来也很容易。
你对API越来越有信心,代码也就越写越长。但是,核心原则是,先写使用API的代码,然后再写实现它们的代码。因为,如果实现代码被废弃,之前的工作就都白做了。事实上,应该在给出设计规范前写API的代码,否则你可能把时间浪费在给最后完全不需要的东西设计规范上。这就是我设计软件的方法
优秀的程序员把问题分块,孤立地去看他们。这样做的理由有几条。比如,你可能会在无意中创造出好用的、可重用的模块。如果你写一个单一的系统,它越来越大,等你想分块的时候,就无法找到清晰的边界,最后系统就变成了一个无法维护的垃圾。所以我断言,无论你是否把自己看成API设计者,把问题分块都是最好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