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这么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位就职于华为且在北京工作的员工大倒苦水,说自己 23 年花 450 万买的房子,如今想出手的话,顶多也就值 300 万了,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就亏了整整 150 万呀。
中介却给他出主意,说先挂 420 万看看行情,毕竟现在市场似乎有回暖的迹象呢。
同事 B:“我 23 年入手的房子花了 450 万,现在就算挂 300 万都没什么人问津呀,这可让我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中介:“先别着急往下降价呀,最近这市场确实有点要回暖的苗头了,你先挂 420 万,观望观望再说呗。”
同事 B:“可我实在等不起了呀,公司目前的状况也不太乐观,我就想早点把损失降到最低……”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禁感叹,这职场里的事儿呀,还真是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呢。
房子这个话题呀,着实是困扰着众多职场人的一个大难题。
作为一个在北京打拼了 20 年的过来人,我想就职场人买房这件事儿,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把握买房时机很关键
不管怎么说,买房最要紧的就是选准时机了。
据我这么多年的观察来看,很多职场新人常常在事业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就急着去买房了,而这个时候往往容易碰到下面这些状况:
收入还没稳定下来呢,每个月到手的钱时多时少,要是遇上点意外情况,房贷都可能还不上;
职业发展方向也说不准啥时候就变了,没准儿过段时间就得换个城市或者换个行业发展,那房子可就不方便了;
工作地点也有可能变动呀,要是换了工作地点,每天通勤时间过长,那生活质量可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首付的压力就不小,凑首付可能把自己的积蓄都掏空了,之后每个月的月供也是个不小的负担呢。
二、别把房子单纯当成投资物件
我见过太多的年轻人,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所有积蓄一股脑儿都投到房子上了,结果最后把自己给 “困” 住了。
咱们这些在职场摸爬滚打久了的人心里都明白,房子首要的功能是用来住的呀,至于能不能升值,那得是排在后面考虑的事儿了。
三、得给职业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咱们工作的时候就全力以赴,休息的时候就放松心情好好玩,要是把钱都一股脑儿砸到房子上了,那很可能就导致:
想进修提升自己,却拿不出钱来交学费、买资料;
要是瞅准了个好的创业机会,也没有启动资金去尝试;
万一哪天想换个职业赛道了,可手里没点余钱作为缓冲,根本不敢轻易变动;
要是遇到个突发的意外情况,也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去应对呀。
这么一来,反而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诸多限制呢。
四、要理智看待房价的起伏波动
房价涨涨跌跌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职场本来就是变化多端的,咱们得做到: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决策,别盲目跟风,看别人买自己也跟着买,看别人卖自己也跟着卖;
避免去参与那些跟风炒作的事儿,踏踏实实地根据自己的需求来;
要始终保持自己经济上的独立性,不能因为房子把自己的经济状况弄得太紧张;
还要多关注城市的发展规划,了解哪些区域有潜力,哪些可能会有变动,这样买房的时候心里才有底。
职场的新手朋友们别慌,买房这事儿不用太着急的。很多人刚参加工作就心心念念想着买房,这种想法倒是能理解,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一工作就去买房的。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建议哈:
建议大家在工作了 3 - 5 年,职业发展相对稳定了,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再去考虑买房这件事儿。
这个时候呢,你会发现: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明晰了,知道自己大概会在哪个区域长期发展,对城市的各个区域也更了解了,清楚哪里生活更便利、配套更完善;
手里的资金也相对更充足了,不管是首付还是后续应对一些突发情况,都更有底气了;
做买房决策的时候也就会更理性了,不会轻易被别人忽悠或者冲动做决定了。
最后我想说一句:
哪怕遇到点挫折,跌倒了咱再爬起来接着干呗!
房子的事儿呀,不用太过于忧心忡忡的,最关键的还是要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经营好。
说到底,房子就是个生活的工具,可不是咱们生活的最终目的呀。
大家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们的购房故事和经验呀!别忘了点赞、关注哦,下期咱们再来聊聊职场里的另一个热门话题呢!
对此,你怎么看?
PS: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提高。如果今天的文章让你有新的启发,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如果你还想看到我的文章,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微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