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攒一百万就离职找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躺平,只不过是有了一百万的积蓄,但平时还是要找份工作,只不过生活更受自己的意愿了,工作不顺心就可以换一份工作,想请假了就请假。
本质上这是一份生活的保障以及生活的底气。但随意的一份工作工资应该也很低吧。
如果不工作只是纯粹的躺,或许依然能够收支平衡,但生活的意义呢?无所事事的人和行尸走肉是否有区别?还是否有思想?
既然都需要工作,为什么不带着一百万,继续在城市中做自己原本的工作呢?赚的还多一些。也是可以找一份自由时间多一些的工作。
找工作的本质
人很复杂,每个人的角度都不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家的出发点不一样,做事的方法和目的当然不同。
譬如企业想要发展,项目赶项目,势必会让员工的工作节奏加快。为什么是势必?因为市场上的竞争。而结果又未必是预期中的结果,那么企业又怎么给得起员工想要的补偿呢?
市场上失败的是大多数,成功的其实是个例,这就造成只有小部分的员工才能够享受的成功的红利,大部分的员工付出是毫无所获,此时企业的老板受到的真金白银的损失,自然只有一定思想高度的老板才能够估计到员工的情绪,以及员工的损失,甚至会进行裁员。
而找工作本质上是,找赛道、找制度、找老板。
一个成功的赛道,发展势必迅猛,员工更有可能享受到成功的红利。
而一个普通的赛道,失败概率大,此次就要找制度,制度保证员工的利益,即使公司失败,好的制度也能够使员工的付出有所收获。
最后在一片大同小异的制度中,则需要找老板,一个有高度的老板,成功的概率也更大,并且及时失败也能够估计到员工,虽然钱没给够,但起码心不委屈了嘛。
未来道路的原则
1.在私企,需要磨练自己的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平稳发展的企业中管理能力大于技术能力,现阶段所有企业的发展必须的技术以及业务方面的突破才能够使企业拥有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在初创企业,业务或者技术能力要大于管理能力的重要程度。
一方面,初创企业人数不多,部门少简单易控,另一方面初创企业一定是瞄准某一业务或者技术着力发展,因此技术以及业务能力更加重要。
2.至于公企相关,平稳发展的占大多数,此时管理能力更加重要。
未来如果想要再次选择私企,一定要赛道、制度、老板相结合。私企目前需要磨练自己的技术,同时尽可能的抓住管理的机会。
但又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大公司无法感受到老板的气场,小公司势必卷的飞起。
如果去公企,也是赛道,未来城市的人口以及发展相结合,公企则需要多关注相关的招聘信息以及为一些考试做准备。
未来发展
自己还是需要一套房,本质上还是需要钱,而怎么能够兼顾钱和稳定呢?
但稳定又是什么呢?一个企业待个10年,还不够稳定吗?
不固定在一个企业,但是在不同的企业反复横跳,工作20年,不算稳定吗?
钱也是如此,公企待50年,赚200万,和私企25年赚200万,哪个更合适呢?
两年存了15万。20年150万。持续投资10年,赚100万,很难吗?并不难。
但是需要持续精进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防在被辞退时无法找到下一份工作,或者需要不断跳槽,保持自己的工作竞争能力。
而这些顺利的基础,在于拒绝大的消费支出,比如生病、买房,甚至是结婚。
婚姻带来了什么?
钱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用于投资、创业。
那么钱只有一个意义,就是消费,只不过是消费的用途以及消费的时间不同而已。
哦,还有个作用,传宗接代,将积累的财富作为后代发展的基石。
看到县镇鼓励生育政策
县镇若没有优秀的企业、或者政府引导富农的政策以及真正落地的经济手段,鼓励生育也不过的为大城市输血,或许有十之一二的新生儿能够留存下来,但是这十之八九的新生儿选择去大城市,在大城市落地生根,如果房价依旧,那么反而会将县镇中的父辈财富吸走,为大城市的房地产事业化作养分。
对于县镇来说是两难之选,但是新生儿养育过程中,确实为县镇带来消费的经济发展。
唯有发展经济、或者政策的改变,使得经济不再是一些的基础,而是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但这条路比发展经济更难,一个是地策一个是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