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
拦截器(Interceptor)是一种在软件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模式,通常用于在方法的执行前后进行额外的处理,比如日志记录、鉴权、缓存等。在不同的编程框架和环境中,拦截器的实现和应用会有所不同,但通常都遵循相似的原则。
2. 类型
拦截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网络请求拦截器:如HTTP客户端库(Axios, OkHttpClient)中的拦截器,用于处理网络请求和响应。
- 动作拦截器:在某些行为(比如用户动作)前后进行拦截处理,如Spring MVC中的Web拦截器。
- 方法级拦截器:通常结合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使用,在指定的方法前后进行额外操作,如Spring AOP中的Advice。
3. 工作流程
拦截器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拦截请求:根据特定条件决定是否需要对某个请求进行拦截。
- 执行前置处理:在实际的处理逻辑执行之前,执行一些前置操作(如权限检查)。
- 执行逻辑处理:进行实际业务逻辑的处理。
- 执行后置处理:在逻辑处理之后执行一些后置操作(如日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