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的作用是什么:是一个存储设备,存储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文档、多媒体文件。
计算机需要访问这些数据时候,硬盘就会读取数据,内存发出调度指令————>硬盘————>硬盘读取数据————>计算机内存当中去处理——————>cpu——————>分配资源执行
主流:机械还是主流,固态不常用
MBR 主引导记录,32位表示扇区数,分区不能超过2T的
主引导记录:一共有446字节,在操作系统安装时候,会写入mbr,主要作用:引导----->磁盘在不在,工作是否正常————>加载操作系统
主要作用:识别活动分区,引导打开操作系统
分区表:DPT:只有64个字节,记录硬盘有多少分区,还有分区的属性
一个分区的信息占用16字节,分区表最多只能有4个,只能分出来4个区
fdisk -l /dev/sda 查看这个目录的分区情况
有三个概念: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1-4主分区,扩展分区
只有建立扩展分区,才可以建立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从5开始
主分区,逻辑分区,扩展分区
主分区:安装操作系统,也可以存储数据
扩展分区:存储逻辑分区的信息数据,不可以直接使用的
逻辑分区:用来存储数据
GPT:分区方式GUID,他比mbr要更先进的分区方式
他是使用GUID(全局唯一标识符,来标识):主要是来标识分区和硬盘
2T以上的硬盘:就是要使用GPT的方式了
最多可以分成128个区
linux对2T以上的磁盘:叫做gdisk 主流和parted
partprobe(强制刷新):刷新内存信息缓存表
vim /etc/profile
在内部
alias 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1/scan;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使用并应用配置source /etc/profile
fdisk /dev/sdb
进去交互页面:
m:帮助菜单
n:新建分区
p:查看分区情况
d:删除分区
t:更改分区类型
w:保存分区并退出
q:不保存分区操作,退出
分区的原因:1、优化I/O性能
- 磁盘空间的配额
- 提高修复速度
- 隔离系统和程序
- 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系统
- 分区的优点:
- 优化读写性能
- 便于管理
缺点:
- 不够灵活,一旦要修改,只能推倒所有之前的操作,重来,格式化,数据丢失
- 所有的空间都是来自于一个硬盘,必须是一个连续的空间
- 没有备灾功能,只能依靠人工设置,手动备份
p主分区,e扩展分区
contos7默认的文件系统XFS,之前的般般都是EXT4
文件系统的作用:
- 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 数据保护:通过权限的方式
- 数据访问:通过把二进制转换成人类能够识别的语音,通过指定的接口进行数据访问
- 数据管理:复制,剪切,移动,删除,重命名----文件系统提供的
有了分区,到那时没有安装文件系统,硬盘和操作系统之间没有形成联动关系,也是说系统无法访问存储设备。
没有文件系统,既不能访问设备,也不能够运行程序或存储文件
xfs:大型文件,高性能需求的文件系统,处理大文件的系统能力强
mkfs创建文件系统的命令
mkfs -t 文件系统的类型 分区设备
mkfis.文件系统 分区设备
mkfs. 文件系统 -f (强制) 分区设备
iostat(查看磁盘的读写性能,面试题)
自动挂载(永久挂载的文件) vim /etc/FST+
在此之前,光盘一定要安装好。
/dev/cdrom /mnt ios9660(文件类型) defaults 0 0(不备份,不检查)
mount -a (刷新一下)
交换分区,SWAP:交换文件系统
- 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他会从虚拟内存中分,从其他的物理内存当中,释放一部分空间出来,给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释放的空间一部分是人工添加的硬件空间,还有一部分是系统当中长时间未运行的程序提供的,这些空间统一记录在swap交换分区当中,哪些要用,就从swap分区当中使用。
Free -h
Mkswap /dev/sdb3
Swapon /dev/sdb3
永久挂载:每行之间有空格,打字不要打错了,mount -a直接崩溃了
blkid UUID来挂载设备
partprobe磁盘分区缓存刷新
mount -a挂载点刷新
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