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场景中的提示工程
本文介绍了为法律应用中的人工智能模型创建有效提示的技术、策略和最佳实践。
基础知识
法律提示的基本组成部分
-
背景化
- 法律领域和适用司法管辖区
- 要模拟的专业角色(如法官、律师等)
- 任务的限制和范围
-
结构化
- 不同法律文书的模板
- 格式化和层次化组织
- 必须和可选的章节
-
具体说明
- 法律推理的指导原则
- 应考虑的来源和先例
- 程序性和学术性限制
高级技术
1. 用于法律推理的思维链技术 (Chain of Thought)
- 按步骤构建法律思维过程
- 事实分析与法律规范应用技巧
- 发展连贯的法律论证
2. 使用法律案例进行小样本学习 (Few-Shot Learning)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 针对不同情境校准案例
- 针对特定司法管辖区的背景化适配
3. 用于减少偏见和虚假信息的提示
- 缓解偏向性解释的策略
- 验证法律引用的技巧
- 自我修正和验证机制
常见法律任务的模板
起草法律文件
作为一名专注于 {法律领域} 的 {法律专业角色},请考虑适用的司法管辖区 {司法管辖区}。基于以下事实和法律依据,起草 {文书类型}:
事实:
{事实描述}
适用的法律依据:
{法律法规、判例、学说}
文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当事人信息
2. 事实陈述
3. 法律依据
4. 请求事项
5. {其他必要章节}
请使用正式的法律语言、精确的引用,并保持论证的连贯性。避免:
- 提及未提供的事实
- 引用不存在的法律条款
- 提出相互矛盾的论点
判例分析
作为一名在 {法律领域} 具有专业知识的法律研究员,分析以下判例与所提供具体案件的关系:
判例:
{判例文本}
具体案件:
{案件描述}
请进行详细分析,包括:
1. 判例的法律原理 (Ratio decidendi)
2. 与具体案件的事实相似点和不同点
3. 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性(适用或区分)
4. 在中国xxx法律体系中的约束力
5. 提出用于论证的建议
裁决草案
作为 {法院/法庭} 的一名法官,为案件 {案件编号} 起草 {裁决类型} 的草案。
当事人:
- 原告:{原告姓名}
- 被告:{被告姓名}
案件历史:
{案件摘要}
当前请求:
{请求描述}
裁决应遵循以下结构:
1. 报告(简明扼要)
2. 理由(含具体法律要求的分析)
3. 判决(清晰明确)
采用适用于司法行为的语言,引用相关法律、主要判例,并考虑 {参考法庭} 的主流观点及确立的原则。
评估与优化
法律提示的质量指标
- 法律和程序上的准确性
- 对所要求任务的遵循性
- 论证的完整性
- 逻辑的连贯性和结构化
- 对规范和标准的符合性
精炼过程
- 使用不同的温度参数进行测试
- 由法律专业人士分析结果
- 根据反馈进行迭代和调整
- 记录版本和改进情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合同争议 (Contract Dispute)
作为一名专注于合同法的法律研究员,分析以下判例与所提供具体案件的关系:
判例:
合同无效的要件包括:(1)合同内容违反法律;(2)双方未达成一致意图;(3)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
具体案件:
客户与供应商签订了一份产品供应合同,但供应商未能按时交货,客户提出合同无效的请求,理由是供应商当初未明确其交货能力。
分析内容:
1. **判例的法律原理 (Ratio Decidendi)**
- 判例中指出合同无效的三大要件,明确了适用情形。
2. **与具体案件的事实相似点和不同点**
- 相似点:合同争议涉及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 不同点:当前案件的争议点在于交货能力是否明确,而判例侧重在法律和意图问题。
3. **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性(适用或区分)**
- 如果能证明供应商未明确交货能力可能构成重大误解,则可以适用判例。
4. **在法律体系中的约束力**
- 判例是否为强制性的法律依据取决于具体司法管辖区。
5. **建议**
- 针对供应商交货能力的证据进行深入调查,确保合同有效性判断的依据。
案例分析 2:劳动纠纷 (Labor Dispute)
作为一名专注于劳动法的法律研究员,分析以下判例与所提供具体案件的关系:
判例:
雇主在未提供合法理由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雇员工构成违法解雇,员工有权获得赔偿。
具体案件:
公司以“业务调整”为由解雇了一名长期员工,未提供进一步详细说明。员工声称解雇决定缺乏合法依据。
分析内容:
1. **判例的法律原理 (Ratio Decidendi)**
- 判例强调了单方面解雇的合法性需要充分的理由支持。
2. **与具体案件的事实相似点和不同点**
- 相似点:雇主以单方面理由解雇员工。
- 不同点:当前案件涉及“业务调整”这一理由的合法性。
3. **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性(适用或区分)**
- 如果“业务调整”无法证明对该员工解雇的必要性,则判例适用。
4. **在法律体系中的约束力**
- 判例是否具有强制约束力需根据劳动法的具体规定。
5. **建议**
- 要求公司提供业务调整的具体细节及其与解雇的关系,以验证合法性。
案例分析 3:知识产权侵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作为一名专注于知识产权法的法律研究员,分析以下判例与所提供具体案件的关系:
判例:
侵权认定需满足以下要素:(1)原告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2)被告的行为构成复制、使用或传播;(3)侵权对原告造成了实际损害。
具体案件:
一家初创公司被指控未经许可使用了竞争对手的软件代码。初创公司辩称其代码是独立开发的,未涉及侵权。
分析内容:
1. **判例的法律原理 (Ratio Decidendi)**
- 判例明确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三个关键要素。
2. **与具体案件的事实相似点和不同点**
- 相似点:案件涉及知识产权所有权和侵权行为的认定。
- 不同点:当前案件中存在独立开发的争议。
3. **对具体案件的适用性(适用或区分)**
- 如果初创公司无法证明代码的独立性,则判例适用;反之,需进行区分。
4. **在法律体系中的约束力**
- 判例的适用性取决于知识产权法的司法解释。
5. **建议**
- 对初创公司代码的开发流程和时间线进行详细审查,确保侵权认定的证据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