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会说话的技术分析
一、技术分析的定义
技术分析是在对证券市场的日常交易状态,包括价格变动、交易量、趋势曲线形态等资料,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成图形或图表,或者形成一定的指标系统后,针对这些图形、图表或指标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二、常见的技术分析理论及工具
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
注: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都不能保证分析预测一定准确。
三、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通过市场的成交量、股价走势的形状等提前知道市场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或机会
四、基本面分析的定义及其与技术分析之间的区别
1.基本面分析的定义:基本面分析又称基本分析,是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的分析,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
基本面指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公司基本情况的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理念策略、公司报表等的分析。
举例:
基本面分析就是分析股票的实际价值到底是多少钱。市值10元,通过宏观、行业和公司业务研究发现这个公司值15元,就买进;如果只值8元,就卖出。
2.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之间的区别:
区别1
(1)分析基本面需要有很强的经济专业基础。擅长基本面分析的群体:证券分析师或券商研究所的研究员,几乎所有经济学家。
(2)技术分析的群体:多是个人投资者、非证券或金融专业投资者
技术分析本身并不需要坚实的经济和财务基础,相对简单
区别2
(1)基本面分析在成熟市场上运用较多,技术分析则反之
成熟市场:美国、中国香港
略不成熟市场:中国(过去20年——技术分析;近两年——技术+基本面)
区别3
各有优缺点,但可互补,最好同时掌握这两种分析方法
3.技术分析的优缺点(相对于基本面分析)、
优点
(1)技术分析的优点1
实操起来简单,适合大部分初学投资者。
技术分析工具很多,只要学会一种,即可进行操作。
(2)技术分析的优点2
技术分析图形反映了一切市场信息。
只要解读图形就可以正确地解读市场。基本面分析信息太多,隐秘,不知真假,易导致分析错误。
(3)技术分析的优点3
技术分析应用范围广,适用于一切金融品种。
基本面分析对相关知识储备要求太高。
(4)技术分析的优点4
技术分析买卖信号直接快速且远提前于基本面信号。
缺点
技术分析是对过去的反应和统计,有时会失效。
例:
美股用均线分析效果很差;市场在极端上涨或下跌时,技术指标会钝化失效;在外汇市场上用波浪理论效果不好。
注:部分人认为市场根本无法预测,还提出了随机漫步理论,但是市场还是存在趋势的,不过混乱时的确难以预测。
第二讲:主流技术分析门派和工具
一、最基础的工具——K线分析
K线起源于日本的川幕府时代,最初用于记录大米市场的价格波动。
K线在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用得最多。
K线图包含信息: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
单根K线可以记录每天、每周甚至每个小时等各种周期的价格波动情况。
有哪些方向研究K线图呢?
1.单根K线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指导意义


2.K线组合有不同的价格信号

二、形态分析
1.定义:用一连串的K线组合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或者形状,并加以分析。形态学分析起源于西方技术分析,他们主要用线形图,亚洲喜欢用K线图。
不同形状的K线组合在一起,会有不同的操作指导意义。


三、切线分析
切线派的研究手法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在股票价格K线图表上画直线,然后根据K线和这些直线的穿越情况,来推测价格未来走势的方法。
在研究K线图的时候,为了更加清楚K线的趋势,会在图标上画一些线条。比如几个高点或几个低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就可以画一条直线进行连接。

著名切线有:趋势线、通道线、压力支撑线、角度线、甘式线、黄金分割线等
四、指标分析(技术指标)
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
指标分析是指利用开盘价,收盘价,成交量等常规交易数据,在考虑市场方面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学模型,计算出股价在某个方面的一些指标值,并推测股价未来走势。

RSI指标能够反应市场强弱
成交量能够反应



各种技术指标相当于汽车上的各种仪表盘,反映各种特征。
总结来说,任何技术指标都是对当前或过去市场走势的滞后特征反应。



凭借感觉能够察觉到市场的温度和情绪高低。
感觉容易产生误差,但是指标能够客观的反应当前和过去市场情况。
五、均线系统
全称叫移动平均线指标。在中国股市,均线非常重要。
均线系统就是计算过去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盘价,然后连接起来。
均线的本质是反应过去一段时间市场整体的持仓成本是很重要的支撑和阻力指标。
均线和成交量是最常用,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
一日均线被突破或者跌破,就代表一段行情的趋势形成和结束。
短线投资可以5日或10均线作参考,跌破均线就可以卖出了。
中线:参考20日均线

跌破20日均,可能中期趋势就结束了。
中长线:60日均线

年线、牛熊分界线:250日均线
跌破年线意味着牛市结束熊市开始,站上年线意味着牛市开始。
六、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鼻祖,由查尔斯H道首创。
现在称的道氏理论是由查尔斯道、汉密尔顿、雷亚三人共同研究的结果。
美国股市的道琼斯指数就是由查尔斯道编制的。
《投机初步》成为道氏理论的正式定名之作。
七、波浪理论
查尔斯柯林斯发表了波浪理论。艾略特是波浪理论之父。
波浪理论是什么?
股价有一个完整的波浪线周期。

波浪理论的优势在于它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波浪理论的缺点一:最难掌握的技术分析方法。
波浪变化太多,很难数对。
八、江恩理论
江恩理论由威廉· 戴尔伯特江恩创造。
江恩理论的两大部分:行情预测系统和操作原则。
预测系统有:江恩角度线、轮中轮。
操作系统是:江恩21条买卖法则。
江恩理论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
第三讲:三大假设及四大要素
“三大前提”是技术分析的基础。

三大前提:
1.市场行为能包容和消化一切
股价的波动和涨跌是一切影响股价的因素的集中体现。
这些因素包括公司经营状况行业甚至政治,心理等。
影响股价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基本面因素。
没找到股价的波动的原因很可能是还没发现相关因素。
市场上一切的利好和利空都会通过我们不同的投资者体现在当天股价上。
2.价格以趋势的方式演变
股价的趋势变化是技术分析的核心。
价格波动要么上涨趋势,要么下跌趋势,要么是横盘震荡。
技术分析的意义在于尽早地判断出趋势转折点,买进卖出。
趋势一旦确立,不会轻易改变或者终止。
通过技术分析工具找到市场趋势,然后“顺势而为”。
3.“历史”会重演
各种“图标”给出的涨跌信号总会不断重演。
同样的技术分析信号,过去有效,将来一样会有效。
人性的贪婪和恐慌不变,“历史”将不断重演。
“图标”给出的技术信号不会完全雷同,但会非常相似。
中国股市中相邻的两个顶部或相邻两个底部,形态非常类似相隔时间越长,形态差别越大。
三大前提的意义在哪?
“三大前提”的意义是:几乎所有技术分析理论体系都是从它推导出来的。
四个分析要素:
基本面分析主要研究公司经营状况、行业甚至政策。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价格、成交量、时间、空间。
1.价格
价格应该是我们研究技术分析的首要因素。
价格是指股票过去和当前的成交价,具体的还有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
为什么说收盘价最重要?
每一天日内价格波动是市场所有多空双方的博弈结果,它直接反映在当日收盘价上。
股价连续三天收盘价突破重要关口,才算是真的突破了。
2.成交量
成交量是反映市场人气和动力的指标,和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推理关系。
量价齐升,量价背离;缩量上涨,放量下跌。
上涨需要放量,否则持久不了;下跌则不需要,可以缩量下跌。
通常先看到成交量变化,然后再看到价格的变动。
量价背离是指价格上涨但是成交量不增加甚至减少。
量价背离是趋势转折的极其重要信号。

3.时间
时间指的是时间周期。
牛市和熊市是存在周期性的交替。
股价存在周期性变化,因为股价反应经济,经济本身是存在周期性。
按周期K线图可分为日线,周线,月线,10分钟,30分钟,小时图等。
研究时间的目的在于寻找市场的趋势转折点。
江恩认为时间才是市场运行的最重要因素,甚至超过价格。
4.空间
空间就是指股价上下波动范围。
预测价格就是预测股价波动的空间范围,要精确预测很难。
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
以时间换空间是指股价上的空间和时间相互转化。

技术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技术分析,分析的就是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任何技术分析方法,都是以研究这四大要素为基础。
第三讲:单根K线分析以及操作意义
一、什么是K线?



二、K线形状
1.K线形状一:大阳线
大阳线实体部分较长,说明收盘价比开盘价要高出很多。
大阳线的出现说明市场买方力量强大,后期应继续看好。

光头光脚大阳线说明当天的开盘价就是最低价,收盘价就是最高价,后市继续看好。
2.K线现状二:大阴线
大阴线说明当天几乎最高点开盘,然后最低点收盘,说明空方力量明显占优。
大阴线实体越长,跌的越多。
欧美各国用绿色的K线代表上涨,红色代表下跌。
大阴线通常说明股价还会下跌,后市不被看好,但也有例外。


股市的涨跌永远都是多空力量的相互转换。
当空头彻底消灭多方的时候,股价将跌无可跌。
当多头彻底消灭空头的时候,股价也没有上涨空间了。

光头光脚大阴线说明开盘价就是最高价,收盘价是最低价是最不好的走势。
如果光头大阴线出现在高位是强烈的看空信号。
3.K线现状三:小阴线和小阳线


小阳线表示上涨幅度不大,多方略微占优。
小阴线意味着跌幅不大,空头稍微占优。
一般出现在多空力量相当的情况,如震荡市行情。
4.K线形状四:中阴线和中阳线
比小阳线和小阴线实体更大一点的就是中阳线和中阴线。
一般涨跌幅度小于3%被称为小阳线或者小阴线。
超过3%小于6%我们称之为中阳线或者中阴线。
超过6%就是大阳线和大阴线。
5.K线形状五:长影K线


长上影K线说明当天多方一度占优较大,但因空方打压或利空消息而而在尾盘有所回落。
长上影K线技术信号不明确,后市不一定看跌。
长上影K线在特定阶段被称为“仙人指路”。

长上影K线出现在高位,说明上方压力巨大,后市就不看好。

下影线越长,下方支撑越强;上影线越长,上方阻力越大。
连续几天出现长下影K线,是看多信号,后市更加看好。

高位的长下影线K线更可能是空头试探的打压行为。

6.K线形状六:十字星

高位和低位十字星都是行情逆转的信号。
行情中途出现的十字星一般是调整或反弹结束的信号。
震荡行情中出现十字星就是要突破震荡市的信号。
7.K线形状七:T字形和倒T形

T字形K线对后市多方有利。
T字形K线出现在股价的相对低位,是明显的看多信号。
倒T形K线说明股价冲高回落,收盘价和开盘价一样,是明显的看空信号。
8.K线形状八:一字型

一字涨停是突然出现利好消息买也买不到;一字跌停是突然出现利空消息卖也卖不掉。

第五讲:常用、重要的K线组合
一、三阳开泰
连续出现三根中阳或大阳线,股价在短时间内快速爆发上涨,呈现加速上涨态势。
股价连续三天大涨,股价上涨动力很大,是强烈的看多信号。
下跌趋势结束,上升趋势开始。
三阳开泰一般是指低位的三根阳线,容易出现在底部形态的突破走势。

二、三个白武士
1.K线收盘价一天比一天高。
2.每天的开盘价在昨天阳线的实体之内。
3.三根阳线的上下影线比较短,收盘价几乎是当天最高价。
通常出现在见底回升的初期。
三个白武士的三根阳线很大部分是重叠在一起的。
三阳开泰与之相比,上涨力度更大,阳线实体更大。

三、三只乌鸦
三只乌鸦是指股票连续出现三根中阴线或者大阴线。
三只乌鸦是强烈的看空信号。
容易出现在市场头部或者高位,尤其是从牛转熊的过程。

四、出水芙蓉
出水芙蓉是K线和均线结合的技术图形。
1.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
2.均线系统最后也粘合在一起。
3.一根大阳线放量突破所有的均线系统。
4.上涨行情就此展开。

五、断头铡刀
断头铡刀和出水芙蓉相反,是高位放量阴线跌破均线系统。

断头铡刀容易出现在市场头部和高位横盘。
如果3天之内不能收复这根大阴线,最好卖出,因为反弹之后是更大的下跌。
六、旭日东升

旭日东升是明确看涨信号。
七、孕育线

第六讲:K线的组合应用
- K线组合的意义
- 单根K线反映短期多空力量,组合K线可判断趋势延续、反转等。如阳线后接更大阳线,趋势大概率延续;若阳线后出现带长上影的K线,需警惕上涨乏力。
- 关键画面:展示不同K线组合(如两阳夹一阴、三只乌鸦等)在股价走势图中的形态,对比其出现前后股价的走势变化。
- 常见K线组合解析
- 启明之星:下跌趋势中,先出现长阴线,接着小实体K线(十字星或小阳/小阴),最后大阳线,是底部反转信号。
- 黄昏之星:上涨趋势中,长阳线后小实体K线,再长阴线,为顶部反转信号。
- 关键画面:分别呈现启明之星和黄昏之星在实际股票走势中的典型案例,标注各K线的位置和含义。
- 应用注意事项
- 结合成交量:K线组合伴随放量更具参考性,如启明之星出现时放量,反转力度更强。
- 考虑市场环境:牛市和熊市中相同K线组合可能有不同表现,熊市中看跌组合有效性可能更高。
第七讲:主要的反转形态
- 反转形态概述
- 反转形态是趋势改变的信号,出现前有明确趋势,突破关键位置(颈线)后趋势反转。
- 关键画面:以简单示意图展示反转形态的构成,如趋势线、颈线的位置,以及形态形成前的趋势方向。
- 头肩顶/底
- 头肩顶:左肩 - 头 - 右肩,颈线为连接左肩和右肩底部的直线,股价跌破颈线且放量,反转确立。量价关系上,左肩放量,头部量价背离,右肩缩量。
- 头肩底:与头肩顶相反,是底部反转形态,突破颈线放量上涨。
- 关键画面:头肩顶形态用股价走势图+标注(左肩、头、右肩、颈线)展示,配合成交量柱状图体现量价变化;头肩底同理。
- 双重顶/底(M头/W底)
- 双重顶:两个相近高点,颈线为连接两个高点间低点的直线,跌破颈线反转。量价上,第二个顶量能小于第一个顶。
- 双重底:两个相近低点,突破颈线反转,第二个底量能可略有放大或与第一个底相当。
- 关键画面:M头和W底在股票走势图中分别呈现,标注颈线位置和量能变化区域。
- 三重顶/底、V型反转、圆弧顶/底
- 三重顶/底:三个高点(顶)或低点(底),形态确认后趋势反转,判断依据类似双重顶/底但更复杂。
- V型反转:走势如“V”,涨跌迅猛,常由重大消息或情绪驱动,判断突破关键位置(如某条均线或前期平台)。
- 圆弧顶/底:形态形成时间长,圆弧顶缓慢见顶后下跌,圆弧底缓慢筑底后上涨,成交量逐步变化(顶缩量、底放量)。
- 关键画面:三重顶/底用示意图+实际走势案例展示三个顶/底的形态;V型反转突出股价快速下跌和上涨的走势线条;圆弧顶/底展示股价缓慢弯曲的走势及对应的成交量变化。
第八讲:趋势与趋势线
- 趋势的定义与分类
- 趋势:一段时间内市场或股价沿一个方向运行,分上涨、下跌趋势,横盘震荡无趋势。
- 按时间分类:长期趋势(3年以上)、中期趋势(3个月 - 1年)、短期趋势(3个月内)。
- 关键画面:用创业板指数K线图展示上涨和下跌趋势的切换,标注不同时间周期的趋势区间。
- 趋势线的绘制与作用
- 绘制:连接连续多个高点(下跌趋势线)或低点(上涨趋势线),这些点处在或接近同一直线。
- 作用:对股价产生支撑(上涨趋势线)和阻挡(下跌趋势线)作用,趋势线维持时间越长、被试探次数越多,作用越强。
- 关键画面:上涨趋势线绘制在股价调整低点的连接线上,展示股价在趋势线处获得支撑上涨;下跌趋势线绘制在股价反弹高点的连接线上,展示股价在趋势线处遇阻下跌。
- 趋势线的有效突破与应用
- 有效突破:股价跌破(上涨趋势线)或突破(下跌趋势线)3%且3天内未收复,视为有效突破。突破后趋势线支撑变阻力、阻力变支撑。
- 应用:趋势线未破前,股价回踩可买入(上涨趋势)或反弹可卖出(下跌趋势);突破后及时调整策略。
- 关键画面:展示趋势线有效突破的案例,标注突破时的股价涨幅/跌幅、时间周期,以及突破后趋势线角色转换后的走势。
第九讲:支撑与阻挡
- 支撑线与阻挡线的定义
- 支撑线:股价下跌到某一位置获得支撑反弹,多个支撑点连线形成支撑线,常处于成交密集区。
- 阻挡线:股价上涨到某一位置遇阻下跌,多个阻挡点连线形成阻挡线,也常处于成交密集区。
- 关键画面:在股价走势图中圈出成交密集区,标注支撑线(股价下跌至该区域反弹)和阻挡线(股价上涨至该区域下跌)。
- 支撑与阻挡的位置来源
- 成交密集区:股价反复震荡区域,时间越长、成交量越大,支撑/阻挡越强。
- 前期重要高点和低点:前期高点若被突破可成支撑,前期低点若被跌破可成阻挡。
- 整数关口和高低点倍数:如10元、20元等整数价位,或股价高低点的倍数位置(如从2元涨到4元,4元可能是阻力)。
- 关键画面:用上证指数K线图展示前期高点成为支撑、前期低点成为阻挡的情况;标注整数关口和倍数位置对股价的支撑阻挡作用。
- 判断支撑与阻挡的重要程度
- 成交密集区持续时间、成交量:时间越长、成交量越大,重要程度越高。
- 离当前时间远近:越近的支撑/阻挡越重要。
- 高低点级别:历史级别高低点比波段级别高低点作用强。
- 关键画面:对比不同成交密集区(持续时间长 vs 短、成交量大 vs 小)对股价的支撑阻挡效果;展示不同时间远近的高低点对股价的影响。
第十讲:均线的技术应用(
- 均线的基本概念
- 均线(移动平均线MA):某时间段内平均股价连日连接成的轨迹线,如5日均线是最近5日收盘价平均值连线。
- 作用:平滑股价走势,跟踪趋势,判断趋势转变(均线交叉、排列变化等)。
- 关键画面:展示股票走势图中不同颜色均线(如5日、10日、20日)的走势,以及均线如何由每日收盘价计算得出(以5日均线为例,动态展示5日收盘价平均的过程)。
- 均线的分类与应用
- 短期均线:5日、10日均线,反映短期趋势,股价站在短期均线上方且均线向上,短期上涨趋势强。
- 中期均线:20日、30日、60日均线,20日均线也称月线,反映中期趋势;60日均线是常用中期趋势判断指标。
- 长期均线:120日(半年线)、250日(年线)均线,判断中长期趋势,牛熊分界常用250日均线。
- 关键画面:分别展示短期均线在股价短期快速波动中的指引(如股价依托5日均线上涨);中期均线在波段行情中的支撑阻挡(如20日均线作为中期趋势线);长期均线在牛熊转换中的作用(如股价突破250日均线视为牛市信号)。
- 均线的技术信号
- 黄金交叉(金叉):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视为上涨信号;死亡交叉(死叉):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视为下跌信号。但需注意假信号,结合成交量等判断。
- 多头排列:短、中、长期均线由上至下依次排列且向上,上涨趋势明确;空头排列:短、中、长期均线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且向下,下跌趋势明确。
- 均线粘合与发散:均线粘合表示股价横盘震荡,选择方向后均线发散,发散方向代表趋势方向。
- 关键画面:展示金叉和死叉在走势中的出现位置及后续股价变化(标注假金叉/死叉案例);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的均线形态示意图及对应股价走势;均线粘合后发散向上/向下的走势案例。
第十一讲:均线的特点与葛兰威尔八大买卖法则
- 均线的特点
- 趋势跟踪功能:金叉跟踪上涨趋势,死叉跟踪下跌趋势,过滤股价中途杂乱信号,提升盈利机会。
- 滞后性:均线反映股价变化,股价转折先于均线转折,短期均线比长期均线灵敏。
- 助涨助跌性:均线被广泛认可,对投资者心理产生影响,上涨时均线支撑助涨,下跌时均线阻挡助跌。
- 不同市场作用差异:新兴市场和不成熟股市中均线作用大,成熟市场作用较小。
- 关键画面:用云南铜业K线图展示均线的趋势跟踪功能(20日均线跟踪上涨趋势);展示均线滞后性的案例(股价下跌后均线才拐头向下);展示创业板指数在上涨趋势中依托均线助涨、下跌趋势中均线助跌的走势。
- 葛兰威尔八大买卖法则
- 买入法则:低价金叉买入(下跌后整理形成金叉)、破位拉回买入(拉升后回踩均线再拉升)、回调有效支撑买入(股价回踩均线获得支撑)、负乖离过大买入(股价远离均线后反弹)。
- 卖出法则:高位死叉卖出(上涨后形成死叉)、假突破冲高卖出(突破均线后回落)、回调压力位卖出(回踩均线后遇阻下跌)、正乖离过大卖出(股价远离均线后下跌)。
- 关键画面:用示意图展示八大买卖法则对应的股价和均线位置关系,如低价金叉处标注“买1”,高位死叉处标注“卖1”等;结合实际股票走势案例说明每个法则的应用场景。
第十二讲:波浪理论的基础框架
- 波浪理论的基本原理
- 市场走势遵循波浪形态,一个完整周期由上升5浪和下跌3浪组成(8浪循环)。1、3、5浪为推动浪,2、4浪为调整浪。
- 浪的细分:每个推动浪和调整浪可进一步细分小浪,体现“浪中有浪”。
- 关键画面:展示8浪循环的示意图,标注1 - 5推动浪和A - C调整浪的走势形态,以及小浪细分的层级(如1浪又分为5个小浪等)。
- 波浪理论的数浪规则
- 2浪不能破1浪低点,4浪不能与1浪重叠;调整浪不是5浪结构;3浪不是最短的浪;2浪和4浪存在交替效应(形态、时间上交替);数浪需考虑形态、比率、时间。
- 关键画面:用错误数浪案例展示2浪破1浪低点、4浪与1浪重叠的错误形态;展示调整浪为3浪结构的正确案例;对比不同浪型中3浪长度,突出3浪不是最短浪的规则;展示2浪和4浪形态交替(如2浪是锯齿形,4浪是平台形)的走势。
- 波浪理论的应用前提与难点
- 应用前提:需明确市场大趋势,结合历史走势和当前位置判断浪型。
- 难点:浪型判断主观性强,同一走势可能有多种数浪方式;市场复杂多变,实际走势常偏离理想浪型。
- 关键画面:展示同一走势的不同数浪解读方式,说明主观性问题;展示实际走势中浪型变形(如延长浪、失败浪)的案例,体现应用难点。
第十三讲:波浪理论的实战应用
- 数浪的原则与技巧
- 原则:牢记2浪不破1浪低点、4浪不与1浪重叠、调整浪非5浪结构、3浪非最短浪、2和4浪交替等规则。
- 技巧:用排除法和试错法确定浪型,交易时用最优浪型并不断修正;结合板块风格、成交量等辅助判断。
- 关键画面:以上证指数2007 - 2008年走势为例,展示不同阶段的浪型划分(如5浪上涨后3浪下跌等),并标注数浪过程中如何运用原则排除错误浪型;展示结合成交量判断浪型有效性的案例(如推动浪放量、调整浪缩量)。
- 波浪理论在不同行情中的应用
- 牛市:主升浪(3浪)通常猛烈,是盈利关键阶段,需识别延长浪等形态;B浪反弹具有迷惑性,需结合量能和形态判断。
- 熊市:下跌浪(A、C浪)走势迅猛,反弹浪(B浪)相对较弱,数浪时注意小级别浪型与大级别浪型的关系。
- 关键画面:展示牛市中主升浪的凌厉走势(如某只股票3浪上涨时的大幅拉升和放量);展示熊市中B浪反弹的诱多走势(如股价反弹但量能不足,后续C浪下跌);展示小级别浪型服从大级别浪型的案例(如大级别是下跌浪,小级别反弹浪后继续下跌)。
- 波浪理论的缺点与应对
- 缺点:预测虽神奇但交易策略和应变能力更重要,预测不能保证盈利和止损。
- 应对:重视交易策略(如止盈止损设置)和应变能力(如浪型判断错误后及时调整)。
- 关键画面:展示因过度依赖波浪理论预测而忽视止损,导致亏损扩大的案例;展示合理运用交易策略(如到达止盈止损位及时操作)控制风险的案例。
第十四讲:如何解读量价关系
- 成交量与成交额的概念
- 成交量:一定时间内成交的股票数量;成交额:一定时间内成交的金额(成交量×股价)。
- 重要性差异:欧美股市看成交量(股票数量变化小),A股看成交额(股票扩容快)。
- 关键画面:在股票交易软件界面截图,标注成交量(下方柱状图)和成交额(右侧数据栏)的位置,对比两者展示形式;说明A股市场成交额变化受新股发行等扩容因素影响的逻辑。
- 放量与缩量的解读
- 放量:成交量放大,分单日突然放量、连续持续放量、间隔放量。单日突然放量若在平稳市场后出现,需警惕(如无重大利好可能是拉高出货);连续持续放量是健康上涨信号(场外资金持续入场);间隔放量若在底部可能是建仓,若在下跌反弹中可能是拉高出货。
- 缩量:成交量缩小,上升趋势中缩量到地量是调整结束信号(地量不能低于前调整低点量能);下跌趋势中缩量到极致(地量)后可能出现地价(底部信号);量价背离(缩量上涨或放量下跌)是异常信号,如缩量上涨后续可能下跌,放量下跌若在底部可能是最后一跌。
- 关键画面:展示单日突然放量的股票走势(标注放量当天K线和成交量,后续股价回落);展示连续持续放量推动股价上涨的走势(成交量逐步放大,股价沿均线上升);展示间隔放量在底部建仓和下跌反弹中出货的不同案例;展示上升趋势中地量调整后股价上涨、下跌趋势中地量后地价的走势;展示量价背离(如缩量上涨后股价下跌、底部放量下跌后股价反转)的案例。
- 量价关系的实战应用
- 底部放量:欧美股市常见,A股较少,若出现可能是场外资金抄底,后续可能上涨。
- 顶部缩量:股价上涨但成交量缩小,是上涨乏力信号,可能见顶。
- 关键画面:展示A股市场中底部放量后股价上涨的案例(标注放量区域和后续走势);展示顶部缩量上涨后股价见顶下跌的案例(标注缩量区域和顶部K线)。
第十五讲:快速看懂大盘走势
- 大盘走势的影响因素
- 政策因素:货币政策(如降息降准)、财政政策(如基建投资)对大盘资金面和情绪面影响大。
- 经济数据:GDP、CPI、PMI等数据反映经济基本面,影响大盘趋势。
- 外围市场:美股、港股等外围市场走势对A股开盘和情绪有传导作用。
- 关键画面:展示央行降息降准消息公布后大盘高开高走的走势;展示GDP数据公布后大盘对应反应(如GDP超预期大盘上涨);展示美股暴跌后A股次日低开的案例。
- 大盘走势的技术分析
- 均线系统:大盘指数依托短期均线(如5日、10日)上涨则短期趋势好,跌破长期均线(如60日、250日)则中长期趋势转弱。
- 成交量:大盘放量上涨是资金进场信号,缩量下跌是资金观望信号;成交额持续放大说明市场活跃,缩量则市场冷清。
- 关键画面:展示大盘指数在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支撑下持续上涨的走势;展示大盘跌破60日均线后进入中期调整的走势;展示大盘放量上涨突破压力位和缩量下跌反弹无力的案例。
- 大盘走势与板块轮动的关系
- 大盘上涨阶段:不同板块轮动上涨,如金融、消费、科技等板块轮流领涨,需关注领涨板块持续性。
- 大盘下跌阶段:防御性板块(如医药、消费)可能抗跌,成长板块(如科技)调整幅度可能较大,需规避高风险板块。
- 关键画面:展示大盘上涨时金融板块领涨,后续消费板块接力的轮动走势;展示大盘下跌时医药板块相对抗跌,科技板块大幅调整的走势对比。
第十六讲:如何看懂板块轮动
- 板块的分类
- 按行业分类:依据公司主营业务,如金融、消费、科技、周期等行业,缺点是分类不够细,对题材股投资者不太适用。
- 按题材概念分类:围绕相同话题(如事件驱动、科技热点)将不同行业股票组合,个人散户关注多,包括事件型概念(如世界杯题材)、科技型概念(如人工智能)等。
- 按行情风格分类:按投资者交易偏好,如中字头、大盘股、基金重仓、行业龙头、小盘股等,比前两种分类重要,市场风格变化时交易策略需改变。
- 关键画面:展示行业分类下金融板块包含的银行、证券等细分行业股票;展示题材概念分类下“元宇宙”题材包含的游戏、传媒、硬件等不同行业股票;展示行情风格分类下“小盘股行情”时小盘股普涨的走势。
- 板块轮动的类型
- 行业轮动:本质是经济周期轮动,利用不同行业强势时间错位切换,如经济复苏期消费、科技行业表现好,经济过热期资源股表现好。
- 题材和概念轮动:突发和偶然性大,行情初期和末期是炒作高峰期,由游资和散户参与,爆发时间短,需关注龙头股走势、板块成交量背离、大面积补涨效应等抽身时机。
- 风格轮动:需很强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层面研究能力,本质是国家主导产业变迁,个人散户关注政策即可(如政策支持科创板,科技股有行情),风格轮动开始后趋势不易转向。
- 关键画面:用“美林投资时钟”示意图展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对应的领涨行业;展示题材概念轮动中某题材(如新能源汽车)从启动到爆发再到退潮的走势,标注龙头股见顶、成交量背离、补涨出现等抽身信号;展示风格轮动中从“蓝筹行情”切换到“成长股行情”的大盘走势变化,结合政策文件说明风格切换原因。
第十七讲: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
- 交易体系的基本结构
- 行情预测:研究市场整体大环境,判断是否有进场价值与时机,通过技术工具或基本面分析选股,增加持股信心。若行情方向判断错误,交易体系无价值。
- 选择交易策略:不同行情用不同策略(如牛市满仓持有、熊市轻仓或空仓),操作策略即操作风格,入场前确定且不能随意更改。
- 入场交易:顺大趋势方向,小趋势回调时买入,不追高;牛市满仓、中期调整换股持有;熊市跌破中长期技术指标出场,避免“跌了补仓,涨了不补”策略;资金量小则股票数量少(不超4 - 5个)。
- 风险管理:观察市场及时止损或止盈,止损按操作和市场环境(短线跌5%、中线15%、长线30%)及个人风险承受范围;行情未按预期走则退出重新制定策略;止盈看交易策略(如短线跌破MA5或赚15%)、中线跌破MA20或量价背离、长线达到目标涨幅或基本面变化。
- 关键画面:用交易系统基本结构图展示行情预测、策略选择、入场、风险管理等环节的流程;展示牛市行情中满仓持有股票并在调整后换股的走势;展示熊市中股票跌破中长期均线后止损出场的案例;展示止盈信号出现后(如短线股跌破5日均线)卖出股票的走势。
- 交易体系的一致性与完善
- 一致性:无法稳定盈利主因是没坚持交易系统,交易体系要始终保持一致,坚持才能在行情到来时获利。
- 完善:交易是复杂系统工程,需不断学习实践,结合自身性格、资金量、风险承受力等完善交易体系。
- 关键画面:对比坚持交易系统和随意更改系统的账户收益曲线,体现一致性的重要性;展示不同投资者(如激进型、稳健型)根据自身特点调整交易体系后收益改善的案例。
免责声明 ⚠️
本分析内容仅基于当前市场数据和个股表现进行的一般性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票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投资决策应基于个人独立判断,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学习资料
41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