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资源规划与电子政务服务成本计算的综合探讨
在高校教育资源规划和电子政务服务成本计算领域,有两个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值得深入探讨,分别是 UNICAP 模型和基于 IDEF0 与作业成本法的电子政务服务成本计算框架。
1. UNICAP 模型:高校教育资源规划的利器
1.1 课程成本计算
课程的标准工作周(SPW)会通过调整系数 adjT(范围在 0 到 1 之间)转换为教学工作量的 SPW。adjT 针对每种课程类型定义,体现了教师为该类型课程的准备强度。例如,讲座或辅导课程的转换较为直接,而实习或实验室监督课程则乘以 0.5,因为预计其准备成本较低。
课程的课程价值(CV)计算公式为:
[CV_C = \frac{SPW_C \times adj_T}{N}]
其中,(CV_C) 是课程 C 的课程价值,(SPW_C) 是课程 C 的标准工作周,(adj_T) 是课程类型 T 的调整系数,(N) 是课程的最大参与者数量。
整个项目的 CV 是其课程中所有课程的 CV 之和。按供应学院分组的这部分价值描述了该学院在项目中的课程配额(CQ)。学院在任何监督项目中的 CQ 被视为其自我贡献配额,其他学院的配额则是项目的进口。所有监督项目的自我贡献 CQ 与其各自项目的分区加权之和产生了学院的加权自我贡献课程配额。
1.2 矩阵解决方案
学院 F 的招生能力(AC)计算公式为:
[AC_F = \frac{ES_F - ED_F^{exports} - ED_F^{interdisciplinary}}{CQ_F}]
其中,(ES_F) 是学院 F 的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