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4 21:25:15
xgl 是xwindow的一种架构
xegl 是xgl的终极实现
darwin 是mac os 操作系统的核心基础
Xorg和XFree86:
XOrg基金会的X11开源实现(XOrg Foundation Open Source Public Implementation of X11) (the XOrg Server)
是X Window System的官方参考实现。当前的发布版本是X11R7.0,发布于2005年2月10日。它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
这个项目由X.Org基金会运作,存放于freedesktop.org的主机上。由于在XFree86 4.4最终版本采用新许可证问题上的分歧,
Xorg服务器的第一个版本X11R6.7.0从XFree86 4.4 RC2派生出来,并加入了X11R6.6的一些改动。
许多原先XFree86的开发者加入了这个比XFree86更开放的项目。 XOrg服务器逐渐在开源Unix风格操作系统中流行。
它被以下发行版本采用以代替XFree86:Gentoo Linux, Fedora Core, Slackware, SUSE,Mandrake Linux, Debian GNU/Linux, Ubuntu Linux等等。 VNC-Server版本: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基于rpm包的自动安装,而Redhat Linux 9以下版本使用的是XFree86,FC之后使用的是xorg,vnc-server rpm包也主要分为这两种类型,基于XFree86的,
基于xorg的。自动安装配置vnc就要考虑到这个区别,当然可以通过编译vnc源代码,这样就不用考虑X的差异,但是编译源代码时需要编译本系统X,这将是很费时的操作,
具体操作可以查看vnc-server源代码包中的README文件,而且编译时极容易出错,我试过,编译X大概需要耗时半小时(我机子配置还算不错的)。
因此,只要判断系统X,然后选择对应的rpm包安装即可。当然,还得考虑系统架构,32位还是64位,只需找到对应的rpm包即可。vnc-server针对各个版本系统的rpm包,
只要X合适,都可以装上,
但是启动服务时会有问题。通过查看启动服务时的log文件就可以知道原因(该文件为:$HOME/.vnc/<hostname>.<\d>.log,
表示用户目录下.VNC目录下的“主机名.数字.log”)。主要是因为各个版本系统字体文件所在目录不同造成的。
只需找到各版本系统字体对应的目录添加到vnc-server中即可。 手动安装配置过程: 详细可参见:http://netsword.blogchina.com/viewdiary.12906761.html 以下是摘抄: VNC的配置
一、telnet
首先确认telnet程序已经被安装,新版本的linux往往缺省不安装该服务,那么请使用添加删除程序把它安装进来,然后启动。习惯了这个还真不想丢下。
把etc/xinetd.d下面的 telnet的disable=yes改成disable=no,然后/etc/init.d/xient.d restart吧。或者使用图形界面的系统设置-服务设置-所有服务,把其中telnetd服务打开。
试一下能不能登录,如果还没有反应,那么检查一下防火墙设置,看看安全级别里是否允询telnet和网卡设备。
二、vnc
这玩意是个好东西,图形界面都可以远程使用。使用图形界面的系统设置-服务设置-所有服务,把其中vncserver服务打开。
1、必须安装的软件:
vncserver和vncviewer。RHEL AS4光盘上已经有这些东西了,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添加删除程序把他们安装上,记得还要有KDE或者GNOME。没有安装的话你配置的再对也不会出现图形界面。
如果没有可以从这里下载:http://www.realvnc.com/download.html,for Windows和for Linux的Server/Viewer都要。在Windows下装上VNC,可以只装Viewer,因为XP下已经有桌面共享功能了;在Linux下装上VNC,解压后直接运行vncinstall即可。
2、进入我的Linux帐户(我用的是root),编辑主目录下的.vnc/xstartup为如下内容:
gnome桌面的配置文件如下:
#!/bin/sh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
# unset SESSION_MANAGER
# exec /etc/X11/xinit/xinitrc [ -x /etc/vnc/xstartup ] && exec /etc/vnc/xstartup
[ -r $HOME/.Xresources ] && xrdb $HOME/.Xresources
xsetroot -solid grey
vncconfig -iconic &
xterm -geometry 80x24+10+10 -ls -title "$VNCDESKTOP Desktop" &
gnome-session & 配置成kde桌面的配置文件如下:
#!/bin/sh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
# unset SESSION_MANAGER
# exec /etc/X11/xinit/xinitrc [ -x /etc/vnc/xstartup ] && exec /etc/vnc/xstartup
[ -r $HOME/.Xresources ] && xrdb $HOME/.Xresources
xsetroot -solid grey
vncconfig -iconic &
xterm -geometry 80x24+10+10
startkde &
我用的是KDE。
3、在我的帐户中打开终端,运行vncserver -depth 24 -geometry 1024x768,(第一次使用可能会要求输入授权密码,以后要改动的话可以用vncpassword命令),会显示类似下面的提示:
New 'lint:1 (lint)' desktop is root:1
Starting applications specified in xxx/.vnc/xstartup
Log file is xxx:1.log
说明Server1已经创建成功,这时应该已经开始启动同帐户的VNC Server了。
4.此时已经可以在Linux注销当前会话,并登录到别的会话了,只要不关机,一般是不会影响到已经启动的VNC Server的。当然,也可以使用vncserver -kill来关掉指定的vnc server。
这时要在Windows下利用VNC Viewer登录到Linux。
首先启动VNC Viewer,然后输入远端主机的地址后加上VNC Server的标识号(:0表示当前桌面),这个号取决于上面用vncserver命令启动的server号,如提示为New 'lint:1 (lint)' desktop is root:1,则输入的地址后要加上:1,其他的依此类推。
输入后会要求输入启动服务器时输入的授权密码,确定即可看到1号vncserver的KDE界面了。
5、相关配置:
修改/etc/sysconfig/vncservers
VNCSERVERS="1:root netsword:2 eda:3 aone:4"
ARGS="-geometry 1024x768 -alwaysshared -depth 24 "
在ARGS 中修改"1024x768"来适应自己的X桌面实际参数配置。可以在这里添加任何其他VNC服务器参数配置。在VNCSERVERS中修改 jdimpson为你希望运行VNC桌面的用户。VNCSERVERS中的1表示VNC以桌面1运行,如果希望添加其他的桌面,可以修改配置如下:
VNCSERVERS="1:jdimpson 2:phred 3:sysadmin"
修改/etc/rc.d/init.d/vncserver "su - ${display##*:} -c "cd && [ -f .vnc/passwd ] && vncserver ${ARGS} :${display%%:*}""
加入vnc服务到setup列表中
$ /etc/init.d/vncserver start
$ /sbin/chkconfig --add vncserver
$ /sbin/chkconfig --level 5 vncserver on
Vncserver (running kde or gnome) will now start automatically.
三、ssh
OpenSSH 是 SSH (Secure SHell)协议的免费开源实现。它用安全、加密的网络连接工具代替了 telnet、ftp、 rlogin、rsh 和 rcp 工具。
使用 OpenSSH 工具将会增进你的系统安全性。 所有使用 OpenSSH 工具的通讯,包括口令,都会被加密。 telnet 和 ftp 使用纯文本口令,并被明文发送。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截取,口令可能会被检索,然后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会使用截取的口令登录进你的系统而对你的系统造成危害。你应该尽可能地使用 OpenSSH 的工具集合来避免这些安全问题。
另一个使用 OpenSSH 的原因是,它自动把 DISPLAY 变量转发给客户机器。换一句话说,如果你在本地机器上运行 X 窗口系统,并且使用 ssh 命令登录到了远程机器上,当你在远程机器上执行一个需要 X 的程序时,它会显示在你的本地机器上。如果你偏爱图形化系统管理工具,却不能够总是亲身访问该服务器,这就会为你的工作大开方便之门。
关于ssh的一个好帖:http://www.chinaunix.net/forum/viewtopic.php?t=111248。
RHEL AS4默认以ssh替代了telnet,并且是默认开放的。如果没有,使用图形界面的系统设置-服务设置-所有服务,把其中sshd服务打开。随便找一个客户端工具就可以试一下行不行了,比如SecureCRT。
配置文件位置:/etc/ssh*
服务程序位置:/etc/init.d/ss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