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环材,真的是四大天坑吗?

生化环材专业包括生物、化学、环境和材料科学,近年来就业情况不佳,硕士毕业生面临艰苦工作环境,与金融、计算机行业差距明显。尽管如此,专业兴趣、国家政策支持及行业顶尖人才的高收入显示其仍有吸引力。然而,扩招导致供过于求,就业市场并未同步增长,且工作条件艰苦,被网友戏称为“四大天坑”。建议学生谨慎选择,已入行者需调整心态,寻找个人价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载于 博雅数据库

“生化环材”,是对生物类专业、化学类专业、环境类专业、材料类专业等四类专业的统称。

近年,生化环材整体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即使是硕士毕业,工作环境也较辛苦,更不能与金融、计算机等相比了。因此“生化环材”被称为“四大天坑”。

生化环材已被网友吐槽了多年,在大学专业相关话题中,会经常上“热搜”。

尤其是在某乎,环化生材劝退话题永无止尽……

即使如清华,生化环材转专业也不是很容易,每年只要一有转专业失败的同学吐槽,某乎就会掀起一波“天坑”劝退热潮。

本文进行分析比较,力求客观,部分引用了网友观点。

 1、生化环材好在哪里? 

①如果感兴趣,很有归属感

@网友:

你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回想一下你本科为什么报这个专业,想想那个初衷。

所以,对于劝退这件事也要因人而异,并不能单纯地跟一些高收入行业对比。

对于我个人,本科化学,phd生物材料,工作在biotech做生物,除了环境没沾其他都经历过了。现在的工作虽然从收入上比不上cs码工,但是每天做的事情是我喜欢的,也是我的专业,很有专业认同感。

也曾幻想过如果去转行cs/金融了会怎样,我觉着即使收入会高一些,但是专业认同感这一项并不能满足我,总觉着自己是工具人。现在虽然我也还是工具人,但是上升通道是畅通明确的,单单是这一点就足够让我继续待在这个行业了。

②国家支持生化环材

国家要平衡各行各业的发展。生化环材农林海洋都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绝对不能放弃的,甚至要大力发展的,这种理念自然反应在高等教育之中。

③假如你能干到行业顶尖,活的还是很不错的。

“生化环材”虽然被广泛吐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不适合学习这四类专业,你可能不知道,一些学习“生化环材”的人已经凭自己的专业“暴富”。近些年,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科研专利转化加速进行,而“生化环材”类科研成果、科研专利的转让费却高得“惊人”。

@网友:

如果你能成为行业大牛,各大生化环材企业挖你的时候,有专利有产品有分红有股份,生活还是挺滋润的。

 2、生化环材差在哪儿? 

①不断扩招,生化环材供大于求

@网友:

大学排名主要看学科评估,  以及Usnews,ESI,SCIE/SSCI收录文献…这些榜单。

有些学校为何大力发展生化环材?

教授评选的最重要指标,就是Paper!生化环材paper产出多,论文多了,科研出成果了,学校排名上去了。

然后,学校更加大力发展,招生越来越多,然后读研保研越来越多:本科双非跳211,985、211跳985,985到top2加华五,985,211到中科院…然后一部分做课题傻眼,大部分毕业找工作傻眼,天坑专业就是这样循环发展的路子。

②生化环材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大幅增加

@网友:

生化环材考公务员基本火坑,大部分都有限制。

例如化学只有海关和禁毒会招人,还不能调离岗位,其他的都是三不限。

@网友:

天坑十条路,九条人不知,唯一知道的那条就是科研。

学校里老师只会吹科研,没人敢说之后的就业环境。

天坑专业还远远没有触底。招生方面没有任何缩招迹象,甚至还在疯狂扩招,本硕博堆积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也越来越多,但就业岗位远远不需要这么多,企业的岗位数量、质量却并没有增加。

③工作环境的确不算好

@网友:

某乎天天劝退,还是大批大批人跃跃欲试,排除极少部分的受益者和幸运儿,大部分一定要被坑一番才愿意跳出来或者一辈子自欺欺人。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坑”,生化环材的“坑”主要指不好就业、就业环境差,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我以材料为例,将“坑”概括为五个性质:

归零性——毕业后知识归零

枯燥性——科研、工作枯燥

内卷性——易停滞,技术难转化为产品

危险性——工作环境危险

偏僻性——工作地点偏僻

 3、建议 

生化环材被称为天坑,主要是产生的心理落差让同学难以接受。

如文史哲等,就业虽然也不如cs、金融光鲜,但填志愿时大家心里都清楚,重要的是文史哲招生不多,至少也不用去实验室搬砖和生产前线工作。

@网友:

付出相同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智商也是佼佼者,但就是赚比别人少50%的薪水。

某种程度上说,你高考650读了某985环化专业,你同学550读了普通一本CS或者软件工程,你这多考的100分是白考的。

经历的多了才知道,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次重要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选择什么样的伴侣,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都很重要。

在一个看似平凡的日子你做出了这些选择,这云淡风轻的背后却蕴藏了巨大的暗流涌动,此后选择对了是幸运,选择错了是悔恨,都是很难预料的事,唯一你能做的就是做重要选择的时候尽量的深思熟虑。

  •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建议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慎重。

  • 对于已在大学的生化环材同学,建议是不怨天,不尤人。

@网友:

为什么要转行?

你赚不到钱是你没本事,别怪行业。  

没本事的人转行了就一定能赚钱?滑稽脸。

@网友:

放好心态,想明白自己想要怎么样的生活,想想怎么能达到目标就努力,一辈子总有身边的朋友比自己赚的多的,难道要比较一辈子吗,赚钱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我感觉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来的充实感要来的更重要。

@网友:

第一,心理预期放低一点,比你差的专业多了去了。比生化环材好的当年你也考不上,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全行业通杀,就算在互联网企业也有可能被裁员。  

第二,想转行也行,但是你要想清楚时间成本。你花双倍精力勉勉强强转行,不如都花在本专业上,取得的成就还会更大。

@网友:

大四时该选择出路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普通家庭无背景但也无累赘,工科劝退专业学历,成绩普通没有保研资格,毕业即失业(当然放低要求肯定是有工作的),出国难度较大(申不到好学校+经济拮据),那就考研!

…… 经过血与火的备考洗礼,幸运再次眷顾,跨专业跨考金融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每个人也有选择的权利。在不合适的专业备受煎熬的同学是不幸的。

实际上,我也逐渐变成了当年自己讨厌的那个人,抛弃了科学理想转投金融。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只能活一次,不去多试试多学学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我毫不后悔在理工科的学习经历,有些知识让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我直到现在仍然对尖端科研报道感兴趣。

我也喜欢现在的状态,也许这确实是能发挥自己的价值的领域。

@网友:

本人材料本硕,自身经历给大家一些小小建议:

1、材料本科千万不要做本行业,材料本做本行会混的很差,月薪4、5k的厂狗了解一下。

2、一定要读研,现在好的企业研究生是门槛,硕士能锻炼你的科研思维终身受用。材料的研究生十分好考,好多985每年都招调剂。材料读研最好要去一线城市,比如北京。

3、读研期间不要被老师忽悠,变成老师的工具人。

4、提前准备找工作的事情。

想去什么类型单位工作,就去相关单位实习,比如互联网、金融、教育。

材料属于工科专业,互联网那些产品经理、策划之类的也都可以投。进不了好的,差一点的总可以吧,在学校BBS找师兄师姐的内推更容易拿到实习机会。

有优秀的转行行业的相关实习经验,就算你简历上是材料专业,毕业找工作时,HR还是能能给你面试机会的。

如果实习单位不错,争取留用。

如果想做材料行业,提前查相关企业和往年招聘情况,有些材料企业开的薪水还算不错,简历要学会变通,公司做啥材料你就往上面靠,但是要提前读相关文献和咨询做相关方向的同学,所以要提前准备。简历放开了投,工科相关的都可投。

5、要多投offer多面试.

面试经验是堆出来的,我舍友双非本科北科材料硕9月份开始各种面试,小公司大公司相关的不相关的单位面试了40多家,最后凭借自己出色的面试表现,横扫一群清北硕博,拿到了五矿的offer 做投资管理,除了他以外,另外一个拿到offer的是清华博士 !

6、硕士进材料企业一般研发岗居多,还有一部分工艺岗,比如FAB厂和手机厂,所以对女生不太友好,企业更偏爱男同学,所以女生找工作比男生更难。


您还可以在以下平台找到我们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900W或1Kw,20V-90V 10A双管正激可调电源充电机的研发过程和技术细节。首先阐述了项目背景,强调了充电机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接着深入探讨了硬件设计方面,包括PCB设计、磁性器件的选择及其对高功率因数的影响。随后介绍了软件实现,特别是程序代码中关键的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法。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充电机所具备的各种保护机制,如短路保护、欠压保护、电池反接保护、过流保护和过温度保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讯功能方面,支持RS232隔离通讯,采用自定义协议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最后讨论了散热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为满足量产需求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提供详细的PCB图、程序代码、BOM清单、磁性器件和散热片规格书等源文件。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可靠充电解决方案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旨在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应用双管正激充电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点,从而加速产品开发进程。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工程实践案例,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充电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人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云原生化的定义与核心概念 云原生化(CloudNative)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它结合了一套技术体系和方法论[^1]。具体而言,云原生化是指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云境的特点,以充分利用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架构等优势。其核心在于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并通过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实现高效的开发、部署和运维。 #### 定义 云原生化的核心是“Cloud+Native”。其中,“Cloud”表示应用程序运行在云端而非传统的数据中心;“Native”则强调应用程序是为云境量身定制的,能够以最佳方式运行于云平台之上[^1]。此外,云原生应用的概念由云平台(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专门针对云平台设计的应用组成[^2]。 #### 核心概念 1. **微服务架构** 云原生化依赖微服务架构来实现应用的模块化、分布式和可扩展性。微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升级,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4]。同时,微服务架构允许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而将复杂的架构问题交给云平台处理[^3]。 2. **容器化部署** 容器技术(如Docker)是云原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应用提供了轻量级、隔离性强的运行境。容器化使得应用能够在不同境中保持一致的行为,进一步增强了云原生应用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 3. **动态编排** 动态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用于管理容器化应用的部署、扩展和运维。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动态编排能够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 4. **持续交付与持续集成(CI/CD)** 云原生化强调快速迭代和交付,因此需要借助CI/CD流程来实现自动化测试、构建和部署。这种流程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支持业务的极速上线和快速试错[^3]。 5. **声明式API** 云原生应用通常采用声明式API来描述期望的状态,而不是通过命令式的方式进行操作。这种方式简化了配置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6. **可观测性** 在云原生化中,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是一个关键特性,包括日志、指标和追踪等功能。这些功能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并快速定位问题。 ```python # 示例:使用Kubernetes YAML文件定义一个简单的Pod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example-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1.14.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