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是最艰难的决定之一”,微软CEO首次正面回应裁员风波!

翻译 | 苏宓

出品 | 优快云(ID:优快云news)

2025 年以来,微软的裁员动作频频。5 月其宣布裁员约 6000 人,占比 3%;到了 7 月,又有 9000 个岗位被削减,占员工总数的 4%。消息一出,争议随之而来。

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技术变革的加速,也有人更直白地说:人工智能来得太快,让人还没做好准备,毕竟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此前提到,公司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代码由软件自动生成。这种变化听起来像是在“提升效率”,可不少人感受到的却是“岗位正在被替代”。

面对这一切,纳德拉显然也不好受。近日,微软发布了一封由他撰写的全员信——《重申我们的初心、目标与方式》。信中,他直面裁员话题,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艰难决定之一”。同时,他也试图为当下的微软重新校准方向:比尔・盖茨当年提出的“软件工厂”理念已经走到尽头,如今,是时候构建一个新的“智能引擎”了——一个能够真正帮助每个人、每个组织实现自身目标的系统。

以下为纳德拉发布全员信的全文:

在我们开启新财年的时候,我不禁回顾了我们共同走过的旅程,也思考着前方的道路。

首先,我想谈谈最近一直压在我心头、也深知大家都在关注的事情:裁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艰难决定之一。它影响到的是那些我们曾并肩工作、彼此学习、共同经历无数时刻的人——我们的同事、队友和朋友。

我想对那些已经离开的员工表达最诚挚的感谢。他们的贡献塑造了微软的今天,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我深怀感激。

同时,我也想正视当下所处时代的不确定性和看似矛盾的局面。从各项客观指标来看,微软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市场表现、战略定位和增长势头都在持续上扬。我们的资本支出创下历史新高;整体员工规模基本保持不变;而行业内及微软内部的许多人才,也正获得前所未有的认可与回报。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也经历了裁员。

这正是我们所处行业的成功悖论——一个没有“护城河”的行业中,进步并非线性,它充满变化,有时甚至显得不协调,但始终充满挑战。但这也正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去引领、去塑造,并产生比以往更深远的影响。

我们想要达成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经历并走出“去旧习、习新知”的过程。这要求我们一方面不断满足客户持续变化的需求、维护并扩大现有业务,另一方面又要创造出全新的业务类别、商业模式和生产范式。这本质上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很少有公司能同时做到这两点。

但我完全相信我们能够做到,我们也必将再次找到那份决心、勇气与清晰认知,在全新范式下践行我们的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希望我们能再次回到出发点,思考我们的“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优先事项,以及我们的文化。

我们的“为什么”:使命

实现使命,对我们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应该是什么样的体验?当微软获得成功时,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必须随之受益。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工作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获得社会“许可”的基础。

当比尔创建微软时,他设想的并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是一座“软件工厂”,不受任何单一产品或品类的限制。这个理念指引我们走过了数十年。但如今,仅靠这个理念已经不够。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我们的使命。人工智能时代的“赋能”应当是什么样的?它不只是为某个具体角色或任务打造工具,更是要构建能够让所有人都去创造自己所需工具的能力。这正是我们正在推动的转变——从一家“软件工厂”转向一个“智能引擎”,赋能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构建达成目标所需的一切。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 80 亿人都能随时召唤一位研究员、分析师或编程助手,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借助专业能力,真正完成有益于自身的任务。再想象一下,企业在 AI 的加持下,将如何通过变革决策方式、简化运营流程,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敏捷性与创新力,让每个团队都能比以往更加高效协作。

这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带来的赋能——为每家企业、每个社区、每个国家创造“本地盈余”。这也是我们面前的巨大机会。

我们的“做什么”:优先事项

为了实现使命,我们必须聚焦三大业务优先事项:安全、质量和 AI 转型。

我们将继续在基本功上加码,同时也在不断拓展 AI 的边界。

安全与质量是底线,绝不可妥协。我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对全世界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有前行的资格。

过去一年,我们在 SFI(安全与合规基础设施)、QEI(质量与工程改进)和 Engineering Thrive(工程团队健康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仍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以确保我们持续提升创新效率和运营指标。

我们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再到最终的应用与智能体,重新构想整个技术栈,以适配 AI。关键在于为这些新负载和未来的超大规模应用,构建出正确的平台原语(platform primitives)。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将来自于我们如何把这些层级整合起来,打造端到端的体验与产品,始终秉持平台公司“生态共赢”的核心理念。既做对产品,也做对平台——这是我们驶向 AI 浪潮的北极星!

过去一年的表现让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们必须以更加明确和果断的行动,回应行业的深刻变革。

我们的“怎么做”:文化

过去十年里,“成长型思维”一直是我们的重要支柱——每天都以“乐于学习者”而非“无所不知者”的心态面对工作。它重塑了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让我们在领导力上展现出更多的谦逊与同理心。这一点,我们必须继续坚持。

这一切都始于每个人自身,源于我们内心不断学习、持续改进、每天都想变得更好的动力。职业上的成就感、成长机会以及对自身专业的自豪感,始终是驱动我们前进的核心动力。但在此之上,我们每个人还有机会将个人的热情与价值观,与你在微软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以及“赋能全球”的使命联系起来——这正是让一切变得值得的地方。

当前的这场平台变革,不仅在重塑我们构建产品的方式和运营的商业模式,也在改变我们的组织结构和协作方式。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显得有些混乱,但真正的转型从来都是如此。团队在重组,职责在拓展,新的机会无处不在。这让我想起了 90 年代初,那时候 PC 和办公软件开始成为每个家庭和办公桌上的标配!而今天,我们在 AI 上正处于同样的历史时刻。

多年以后,当你回望在微软的这段经历,我希望你会说:“那是我学得最多、贡献最大的一段时间,那是我参与过的一场真正的变革。”

过去五十年,我们深刻体会到:成功从来不在于是否长久存在,而在于是否持续保持相关性。我们的未来不会由我们过去造就的成就定义,而是取决于我们今天赋能他人创造出什么。

我坚信,只要有你们的奉献、激情与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携手取胜,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改变世界。

下周财报发布时,我将分享更多内容,也会在下一次全员大会上回答大家的问题。

——Satya

来源: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5/07/24/recommitting-to-our-why-what-and-how/

推荐阅读:

MacBook秒变电子秤!程序员爆改触控板,开源斩获2.6k Star后紧急劝退网友:千万别拿来称体重

158年公司“一夜毁灭”!只因一员工弱密码被黑客“猜中”:数据全锁、被勒索近5000万,700+人瞬间失业

搞个AI工具卖了5.7亿!31岁程序员爆肝180天,零融资、不卷人,半年即实现财富自由

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

8月15–16日·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联网大厂&AI 创业公司产品人齐聚

12 大专题,趋势洞察 × 实战拆解

扫码领取大会 PPT,抢占 AI 产品新红利

图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优快云资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