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进制计数中“满十进一”的节点,天然带有“阶段性圆满”、“重大里程碑”属性。
因此,在软件命名版本号时,10往往标志着软件从“初期探索”、“快速迭代”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象征着产品经过经年累月的打磨(可能是数年甚至十余年),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的全新的阶段。
诞生于2002年的RHEL(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于近日终于迎来了它的那个RHEL 10。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RHEL不平凡的冲10之路。
三个里程碑:打牢RHEL地基
红帽早期的Linux发行版是Red Hat Linux,主要面向开发者和Linux爱好者,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发布的Red Hat Linux 2.0。
2002年,红帽正式将产品路线从面向个人用户的Red Hat Linux转向服务企业市场,推出第一个企业级发行版RHEL 2.1,为企业提供长期技术支持、认证、培训等服务,并由此走出了一条“开源软件+订阅服务”商业模式的成功路径。这一转型也常被引用为“开源如何赚钱”的经典商业案例——红帽没有靠卖软件赚钱,而是靠对开源软件的专业交付和服务能力获得企业信任。
此后,RHEL又经历了两个里程碑——2014年发布的RHEL 7,引入了systemd启动系统、新的XFS文件系统,并对容器技术(Docker)提供初步支持,意味着RHEL正式迈入云计算与现代应用架构的时代;2019年发布的RHEL 8,通过AppStreams实现了模块化软件管理,同时更深度整合容器与自动化功能,为混合云和DevOps时代的企业打造了灵活、安全的平台,也为后续的AI和边缘计算奠定了技术基础。
时至今日,许多老牌企业还在运行RHEL 6甚至RHEL 5,因为它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堪称系统管理员的“定心丸”。自2002年至今,红帽RHEL也提供了长生命周期支持服务,这种长期承诺,在不断变化的IT环境中,为金融、制造、政府等行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RHEL 10:“简化”让“操作系统”进化为“基础设施平台”
近年来,随着AI、容器、多云等技术的多重叠加,企业的需求日趋智能化、多样化、复杂化,RHEL也最终顺势从“操作系统”进化为“基础设施平台”,RHEL 10就此诞生,为企业IT提供战略性、智能性的支柱,助力企业应对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加速创新,并为未来构建更加安全的计算基础。
但无论技术和客户需求如何变化,在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Victor Tsao)看来,“简化”是红帽为客户带来的最大价值。RHEL自然也不例外——帮助客户在其构建基础架构的过程中实现简化,让系统在构建完成后能够更安全、稳定地运行。RHEL 10之前的版本的良好的稳定性(耐用)、兼容性(易用),不正是“简化”用户使用之举吗?
如今,RHEL 10所带来的三项重大革新,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红帽的“简化”要义。
Lightspeed:以AI驱动Linux智能管理
红帽赞助的IDC研究显示,“企业正面临困境——难以招聘到具备所需Linux技能的人才,以运营和支持其不断扩大的发行版群集,这使其面临更大的安全、合规和应用停机风险。随着技术需求持续演进并要求使用更多此类部署场景和机制,红帽是为数不多能够切实解决所有这些挑战的提供商之一。”
为了填补Linux管理中的这一关键技能缺口,红帽RHEL 10推出了红帽企业Linux Lightspeed。该功能将生成式AI直接集成到平台中,通过自然语言界面帮助提供情境感知指导和可操作建议。基于积累数十年的红帽企业Linux专业知识,它能协助完成从常见问题排查到管理复杂IT资产最佳实践的各种任务。通过将AI驱动的助力直接带入红帽RHEL 10的命令行,该功能赋能新老IT专业人士更高效地管理庞大的红帽企业Linux环境。
镜像模式:统一混合云管理
红帽RHEL 10提供了通过镜像模式实现企业操作系统的范式转变。这种容器原生的方法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的构建、部署和管理统一在一个精简的工作流程中。客户现在可以使用相同的一致工具和技术来管理其整个IT环境,从容器化应用到底层平台。该方法通过主动防范意外补丁偏差,并为应用开发者和IT运营团队构建起一套统一实践,显著减少了配置漂移。
在构建时,IT组织经常需要就标准操作环境(SOE)中软件包的特定组合做出关键决策。红帽RHEL 10新增了红帽智能分析(Red Hat Insights)镜像构建器软件包推荐功能,帮助团队在生产受到影响之前,就其特定部署做出更明智、更具针对性的软件包决策。此外,红帽智能分析规划提供了红帽RHEL路线图和生命周期视图,增强了平台的未来就绪性。
后量子加密:主动安全法
众所周知,量子计算与通信技术将为人类进步提供前所未有的能力,但与此同时,其潜在的风险可能颠覆现有安全秩序。
正是认识到量子计算的长期安全影响,红帽RHEL 10作为首款集成了美国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后量子加密合规性的企业Linux发行版,前瞻性布局与系统性防御应对量子时代安全挑战。这种主动的方法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抵御未来“先窃取,后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的攻击,并满足不断演进的监管要求,包括采用抗量子算法来降低当前被窃取的数据未来被解密的风险,以及采用后量子签名机制来验证软件包和TLS证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客户在无忧地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避免陷入“潘多拉魔盒”的陷阱。
谈及RHEL的过去和未来,红帽公司RHEL副总裁兼总经理Gunnar Hellekson表示:“RHEL不仅旨在赋能企业IT和开发者应对当下需求,更支持他们构建未来能力。通过采用生成式AI的智能功能、通过镜像模式实现的统一混合云管理,以及采用后量子加密的主动安全方法,红帽RHEL 10为企业在混合云和AI时代蓬勃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坚实创新基础。”
面向未来,伴随着更多涌现的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简化”将继续成为催生RHEL进化的原动力。届时,下一个圆满的版本RHEL 20必将带来更为震撼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