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需求分析阶段
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②概念设计阶段:
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③逻辑设计阶段:
1.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2.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 ,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④物理设计阶段:
在逻辑设计的基础上,为每个关系模式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与存储方式。
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总结
(1)数据字典主要包括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 五个部分。
(2)三种常用抽象方法是 分类、聚集和概括 。
(3)局部 E-R 图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 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三个方面。 数据库常用的存取方法包括 索引方法、聚簇方法和 HASH 方法三种。
(4)确定数据存放位置和存储结构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存取时间、 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 价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库设计的四个关键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综合用户需求;概念设计阶段形成E-R图;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为数据模型并创建视图;物理设计阶段关注存储结构和索引创建。同时,提到了数据字典的组成部分和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冲突及存取方法选择的考量因素。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