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oj1285 确定比赛名次 (经典拓扑排序) 初学拓扑排序.做

HDU 1285 拓扑排序题解
本文介绍了一道经典拓扑排序问题——HDU 1285“确定比赛名次”的解题思路及AC代码。通过使用邻接矩阵和优先队列实现,解决了给定比赛结果后的队伍排名问题。

hdoj1285

确定比赛名次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32768 K (Java/Others)
Total Submission(s): 17125    Accepted Submission(s): 6786


Problem Description
有N个比赛队(1<=N<=500),编号依次为1,2,3,。。。。,N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裁判委员会要将所有参赛队伍从前往后依次排名,但现在裁判委员会不能直接获得每个队的比赛成绩,只知道每场比赛的结果,即P1赢P2,用P1,P2表示,排名时P1在P2之前。现在请你编程序确定排名。
 


 

Input
输入有若干组,每组中的第一行为二个数N(1<=N<=500),M;其中N表示队伍的个数,M表示接着有M行的输入数据。接下来的M行数据中,每行也有两个整数P1,P2表示即P1队赢了P2队。
 


 

Output
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排名。输出时队伍号之间有空格,最后一名后面没有空格。

其他说明:符合条件的排名可能不是唯一的,此时要求输出时编号小的队伍在前;输入数据保证是正确的,即输入数据确保一定能有一个符合要求的排名。
 


 

Sample Input
  
4 3 1 2 2 3 4 3
 


 

Sample Output
  
1 2 4 3
 

AC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510]; 
int n,m; 
int map[510][510]; 
int vis[510]; 
void init() 
{ 
    int i,j,a,b; 
    memset(vis,0,sizeof(vis)); 
    memset(map,0,sizeof(map)); 
    for(i=1;i<=m;i++)                //    邻接矩阵 
    { 
        scanf("%d%d",&a,&b); 
        if(!map[a][b])    //若a,b未连接,则 
        { 
            vis[b]++;//连接b的边的条数      (有一个连接b的a,边数就加1)以a为主导,因为是a-->b 
            map[a][b]=1;//标记a b已经连接  
        } 
    } 
} 
void topu() 
{ 
    int i,j,ans=0; 
    priority_queue<int,vector<int>,greater<int> >q;  // C++ STL priority_queue用法:http://blog.youkuaiyun.com/sup_heaven/article/details/8036982 
    while(!q.empty())//(清空队列)若队列不空则清空 
        q.pop(); 
    for(i=1;i<=n;i++) 
    { 
        if(vis[i]==0) 
            q.push(i); //将入度为0的点放入队列 (将没有依赖顶点的节点入队) 
    }  
    int u; 
    while(!q.empty())   //若队列不空 
    { 
        u=q.top();     //将队顶元素赋值给 u 
        
		s[ans++]=u;//将队顶元素放入数组 s中(将上边选出的没有依赖顶点的节点加入到排序结果中)  
        
		q.pop();//删除队顶元素   
        for(i=1;i<=n;i++) 
        { 
            if(map[u][i])  //(对于每一个 i)若从 u 到 i 的边存在 
            { 
                vis[i]--;//删去从 u 到 i 的边,有一条删一条。。。  
                
				if(vis[i]==0)//如果i的前度边都已删去(如果节点i的所有依赖顶点连接边都已经删去) 
                    q.push(i);// 则i入度为0,放入队列(即变为无依赖顶点的节点   将其入队)  
            } 
        } 
        if(ans==n)  //直到所有点都(按拓扑序列顺序)放入数组 s中 
        { 
            for(i=0;i<ans;i++) 
            { 
                if(i==0) 
                printf("%d",s[i]);   
                else
                printf(" %d",s[i]);//输出时队伍号之间有空格,最后一名后面没有空格 
            } 
            printf("\n");  
        } 
    } 
} 
int main() 
{ 
    int i,j; 
    while(scanf("%d%d",&n,&m)!=EOF) 
    { 
        init(); 
        topu(); 
    } 
    return 0; 
} 

(邻接矩阵方式)拓扑排序 解决

代码思想参考自代码(地址:http://www.cnblogs.com/tonghao/p/4721022.html)(邻接矩阵部分)

### 冒泡排序算法中的交换次数计算 对于给定的一组数据,在HDOJ平台上的冒泡排序算法通过比较相邻元素来决定是否需要交换它们的位置。如果前面的元素大于后面的元素,则两者会互换位置,这一过程称为一次交换操作[^2]。 当涉及到统计具体的交换次数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进行记录。每当发生一次有效的交换(即两个逆序元素被调整顺序),就增加该计数器的值。最终输出这个计数值即可得到整个数组完成升序排列过程中发生的总交换次数。 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所示: ```cpp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while(cin>>n){ int a[n], count=0; for(int i=0;i<n;i++) cin>>a[i]; // 开始冒泡排序并统计交换次数 for(int i=n-1;i>=0;i--){ bool flag=false; // 添加标志位用于优化 for(int j=0;j<i;j++){ if(a[j]>a[j+1]){ count++; swap(a[j],a[j+1]); flag=true; } } if(!flag) break; // 如果某一轮没有发生任何交换则提前结束循环 } cout<<count<<endl; } } ``` 上述代码不仅实现了基本功能还加入了额外的优化措施——一旦发现某一趟扫描中没有任何元素进行了交换就可以立即终止后续不必要的迭代,因为此时可以断定序列已经完全有序。 #### 应用场景 这种带有交换次数统计特性的冒泡排序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排序原理及其内部运作机制。 - **性能测试**:评估不同初始状态下各种排序算法之间的效率差异,特别是关注实际运行期间所涉及的数据移动开销。 - **特定竞赛题型**:某些在线评测系统可能会设计专门针对此类特性的问题作为考察点之一,比如要求求解最小化或最大化某种条件下的交换总数等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