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6.S081】Lab8: Locks

文章介绍了如何通过为每个CPU分配独立的内存分配器和使用哈希表分散锁的使用来降低锁的竞争,从而提高内存分配和缓冲区缓存的并行度。在内存分配器部分,通过为每个CPU维护单独的内存列表和锁,减少了锁的争用。而在缓冲区缓存部分,通过哈希表按磁盘块编号分桶并为每个桶添加锁,减少了锁的争用,同时使用时间戳实现LRU缓存策略。

这个lab比起上个lab难度大了一些,需要熟练掌握锁的使用。
笔者用时约7h(我太菜啦

Memory allocator

第一部分相对比较简单,就是为每个CPU独立出一个内存分配器(管理内存的链表),减少锁的竞争,提高程序并行度。具体来说,一开始锁争用的根本原因就是内核只维护了一个内存空闲列表,由一个锁去保护,于是多个CPU争用该列表的频率很高。优化的基本思想是为每个CPU维护一个空闲列表,每个列表都有自己的锁,因为不同CPU在不同的列表中运行,所以它们的分配和释放可以并行运行。
当一个CPU的列表为空时,它必须夺取其他CPU列表中的空闲内存,虽然这会导致锁争用,但是频率并不高。
具体实现上,首先将kmem结构体定义为结构体数组,表示多个CPU的内存空闲列表,如下所示:

struct {
   
   
  struct spinlock lock;
  struct run *freelist;
} kmem[NCPU];

kinit函数中初始化这些结构体中的锁:

void
kinit()
{
   
   
  int id;
  for (id = 0; id < NCPU; id ++ )
    initlock(&kmem[id].lock, "kmem");
  
  freerange(end, (void*)PHYSTOP);
}

然后在kalloc的时候,首先从CPU本身的内存空闲列表分配,如果该CPU的空闲列表已经空了,那么从其他CPU的空闲列表中抢一个过来即可,如下所示。其中,锁的添加依赖于CPUid。

void *
kalloc(void)
{
   
   
  struct run *r;
  int cpuid = getcpuid();
  int id;

  acquire(&kmem[cpuid].lock);
  r = kmem[cpuid].freelist;
  if(r)
    kmem[cpuid].freelist = r->next;
  release(&kmem[cpuid].lock);

  if(!r) {
   
   
    for (id = 0; id < NCPU; id ++ ) {
   
   
      if (id != cpuid) {
   
   
        acquire(&kmem[id].lock);
        r = kmem[id].freelist;
        if(r)
          kmem[id].freelist = r->next;
        release(&kmem[id].lock);
        if(r) break;
      }
    }
  }

  if(r)
    memset((char*)r, 5, PGSIZE); // fill with junk
  return (void*)r;
}

kfree中,将内存结点回收到本CPU的空闲列表中即可,如下:

void
kfree(void *pa)
{
   
   
  struct run *r
### Xv6锁机制的实现与使用 Xv6 是一个简单但功能齐全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教学目的。它的锁机制实现了基本的同步原语,以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资源访问安全。以下是关于 Xv6 锁机制的详细说明: #### 1. 锁的基本概念 在 Xv6 中,锁(lock)是一种用于保护共享资源的同步机制。它通过原子操作实现互斥访问,防止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共享数据。Xv6 提供了两种主要的锁类型:**自旋锁(spin lock)** 和 **睡眠锁(sleep lock)**[^3]。 #### 2. 自旋锁(Spin Lock) 自旋锁是一种简单的锁机制,适用于短时间持有锁的情况。如果一个线程尝试获取已被占用的锁,它会不断循环检查锁的状态,直到锁被释放。这种机制的优点是实现简单,缺点是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导致 CPU 资源浪费。 - **初始化和销毁**: ```c struct spinlock { uint locked; // Is the lock held? }; void initlock(struct spinlock *lk, char *name) { lk->locked = 0; } ``` - **加锁和解锁**: ```c void acquire(struct spinlock *lk) { cli(); // Disable interrupts. while (xchg(&lk->locked, 1) != 0) cpu_relax(); // Yield processor time. } void release(struct spinlock *lk) { xchg(&lk->locked, 0); sti(); // Re-enable interrupts. } ``` 上述代码中,`cli()` 和 `sti()` 分别用于禁用和启用中断,以避免在加锁或解锁过程中发生中断[^4]。 #### 3. 睡眠锁(Sleep Lock) 睡眠锁适用于长时间持有锁的情况。当一个线程无法获取锁时,它会被置于休眠状态,而不是持续轮询锁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 CPU 的浪费。 - **初始化和销毁**: ```c struct sleeplock { int locked; // Is the lock held? struct proc *proc; // Process holding the lock. }; ``` - **加锁和解锁**: ```c void sleep_acquire(struct sleeplock *lk) { acquire(&lk->mutex); while (lk->locked) { sleep(lk, &lk->mutex); } lk->locked = 1; lk->proc = myproc(); release(&lk->mutex); } void sleep_release(struct sleeplock *lk) { acquire(&lk->mutex); lk->locked = 0; lk->proc = 0; wakeup(lk); release(&lk->mutex); } ``` 睡眠锁通过 `sleep()` 和 `wakeup()` 函数管理线程的状态,确保线程在等待锁时不会占用 CPU 时间[^5]。 #### 4. 锁的使用场景 锁在 Xv6 中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 **文件系统**:保护文件元数据和磁盘块缓存。 - **进程管理**:确保进程表的安全访问。 - **设备驱动程序**:协调对硬件资源的访问。 例如,在文件系统的实现中,锁用于保护缓冲区缓存: ```c struct buf { struct spinlock lock; int valid; // Has data been read from disk? int disk; // Does buffer have copy of disk block? uint blockno; // Disk block number. uchar data[BSIZE]; // Data block. }; ``` 每个缓冲区都有一个自旋锁,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同时访问该缓冲区的数据[^6]。 #### 5. 实验任务建议 为了更好地理解 Xv6 的锁机制,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实验任务: - **任务 1**:分析 `fs.c` 文件中的锁使用情况,了解文件系统如何利用锁保护共享资源。 - **任务 2**:实现一个新的锁类型(如读写锁),并将其集成到 Xv6 的文件系统中。 - **任务 3**:测试不同锁机制的性能差异,比较自旋锁和睡眠锁在高并发场景下的表现。 ---
评论 2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