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Android大三狗的2016

回顾2016年,在技术成长的路上,作者独立完成了顺手2.0项目并参与了iHomo的开发,期间掌握了MVP架构、RxJava及 Retrofit等技术;同时积极撰写技术博客并获得优快云博客专家认证;此外还开源了多个项目,如GoogleClock、FcPermissions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言

最近在找实习,于是看了很多网站,投了很多简历,结果大都再无音讯。只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电话,结果还被问的哑口无言——不由得有一些沮丧,同时也深感自己水平还不够,需要好好地再学习,再努力,不然今年的春招秋招恐怕是有些危险了——刚好又是新年,大家都在写各种各样的年总结,便也有了写一份的心思,也算是对自己的鞭策吧。

正文

项目

今年主要做了两个项目,一个叫 顺手2.0,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一开始它是一个帮人取快递的app,后来它慢慢的发展成一个全方位的校内众包app了。

2491431-6e1ea7c9ecdf7972.png
顺手

另一个叫做 iHomo,是一个形婚软件,是一个学长介绍的北京一家公司的app,他们本来是在运营一个公众号,后来就想做一个app出来,就找到了我们,这个app前几天才上线。

2491431-9289cf576e4b969c.png
iHomo

我就不过多的谈这两个软件本身了,想了解的可以点击应用名上的超链接进去,接下来主要谈一下里面用到的一些技术。

顺手2.0是第一版的升级版,这个软件是我独立开发的,并且它的第一版也是我做的。新版本比老版本多了很多功能,比如LBS雷达,IM,推送等,另外界面完全变了,变成了md风格——所以虽然说是升级,但是我基本上是等于重新写了一个app,并且由于在老版本版里已经定好了一些接口和数据格式,所以为了保证老版本的用户能够正常的使用,踩了不少的坑。另外在这个app中,我第一次尝试使用 MVP 架构来构造一个软件的骨干——因为在涉及到软件升级的时候,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的重要性就显的特别重要了,它会让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大大提高。另外,我开始注重代码的封装与各种 Base 基类的抽取,这大大的提高了我后来的工作效率。

iHomo是我和我的另一个小伙伴协作开发的项目,我们使用 git 来进行版本控制。这个 app 的 UI 特别复杂,有些页面光 xml 文件就有近千行代码,简直写的想吐。另外在这里app里面我写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自定义view,感觉身体被掏空。还有在这个项目里我开始使用 Rxjava 和 retrofit,觉得他们确实挺强大,写出来的代码挺优美,I like it .

博客

2491431-6ac54dbc2a013f70.png
我的博客

2016年我开始认真的写博客。

为什么要说认真?因为每一篇博客我都会花很长的时间准备,做很多的实验,确定我要说的是正确的,再用很长的时间来措辞描述,最后发布。我想,虽说在网络上发博文没人监管,写错了也便错了,但既然是分享,分享些错的东西出去是个什么理?但偶尔也会有一些疏漏,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会有一些好心的读者指出来,我很开心,至少他在很认真的看,接着便会很虚心的改正。

博客的内容挺随机的,主要是我那段时间钻研过的内容,不成体系。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没有写成博客,因为有些内容我自己也没太弄清楚,不太敢写出来贻笑大方,还有些东西要写出来实在是要涉及太多太多的其他的东西了,写的代价太大——我的草稿箱里躺着一篇关于自定义滚轮选择器的文章,选择器的效果图是这样的:

2491431-c8103f80dd95d5dc.gif
效果图

我试图把我从零开始思考设计然后实现的过程展现出来,但是中间遇到过太多的问题了,包括如何确定绘制文字的位置,如何让文字随手指滑动,如何测量计算字体大小使其像滚轮,如何处理手指离开之后文字的惯性滑动等等。要贴代码直接说实现思路当然没问题,但是我以为,根据需求想出最后的实现方案的这个过程才是最应该说出来给读者知道的,这才是对读者真正有用的东西。但是这个很难用文字描述清楚,我在试了很久之后无奈的只能让它的半成品躺在草稿箱里,待来日再续。

今年我获得了 优快云 的 博客专家 认证,并且获得了 2016博客之星的提名资格,我是很开心的。这也算是对我的工作的一些肯定吧,聊胜于无。另外,通过写博客,我成为了 掘金 的联合编辑,有幸在掘金的编辑群里认识了很多大神,感觉很棒。

开源

2491431-8fe93fb1cb2287aa.png
github

2016年我开始做一些开源方面的事情,我的github上 star 数最多的4个库都是今年开源的,加起来有 1600+ star,感觉很开心。

GoogleClock这个库的核心是svg,我当时做它是因为恰好在研究 svg 在 Android 上的应用,然后就寻思着写个 demo 来印证一些,最终就选择了它。

wechat-weapp-gank这是一个微信小程序的项目,算是搭上了小程序热的东风吧,虽然比较的简单,但是 star 数还是挺多的。

FcPermissions这个项目主要是在解决 Android M 上动态权限请求的问题,提供了三种方式来请求权限,还是挺方便的。

Matchmaker这是个 IDEA 的插件,功能类似于 Butterknife 的那个插件,是用来在小程序开发的时候实现方法绑定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能在 Webstorm 上使用,很伤脑筋。

总的来讲,我觉得做一些开源项目挺有意思的,因为可以有很多的人看到我的代码,也会有很多的人用我的代码,大家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也会提 issue 和我交流,感觉很棒。

读书

以前我也读书,但是大多都是读一些网络小说,渐渐地就觉得很没意思,今年我开始读一些比较经典的出版书,一年下来感触良多。

2491431-e6231133763358a4.png
今年买的书

平时喜欢在写代码写累了的时候看看书,不强求记住多少或者领悟什么,只是单纯的欣赏,阅读。也喜欢睡觉前读一读,看一会儿再入眠。

2491431-ee39913f3ffdf520.png
我的阅历

平均下来每天十分钟的阅读量,其实很轻松,而且确实觉得整个人有了些变化。

结语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继而觉得我的2016其实还是比较充实的,也没什么遗憾,除了暂时还没找到实习之外。加油加油!Fighting!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金属氢化物(MH)储氢系统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吸收/释放氢气的动态模型和热交换模型,结合实验测试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研究表明,低温环境有利于氢气吸收,高温则促进氢气释放;提高氢气流速和降低储氢材料体积分数能提升系统效率。论文还详细介绍了换热系统结构、动态性能数学模型、吸放氢特性仿真分析、热交换系统优化设计、系统控制策略优化以及工程验证与误差分析。此外,通过三维动态建模、换热结构对比分析、系统级性能优化等手段,进一步验证了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的关键性能特征,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 适用人群:从事氢能技术研发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储氢罐热管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②推动车载储氢技术的发展;③为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的工程应用提供量化依据;④优化储氢系统的操作参数和结构设计。 其他说明:该研究不仅通过建模仿真全面验证了论文实验结论,还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参数优化建议,如吸氢阶段维持25-30°C,氢气流速0.012g/s;放氢阶段快速升温至70-75°C,水速18-20g/min。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安全考虑,如最高工作压力限制在5bar以下,温度传感器冗余设计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尺度建模、新型换热结构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