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MVC 3.0.5+Spring 3.0.5+MyBatis3.0.4全注解实例详解(三)

SpringMVC+MyBatis全注解实例
本文详细介绍SpringMVC3.0.5+Spring3.0.5+MyBatis3.0.4全注解实例,涵盖Maven项目结构、MyBatis映射文件配置、namespace接口与公用DAO的区别以及MyBatisDao基类的实现。
     前两章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搭建 Maven 环境、 Spring MVC 的流程结构、 Spring MVC Struts2 的区别以及示例中的一些配置文件的分析。在这一章,我就对示例的层次结构进行说明,以及 MyBatis 的一些简单介绍。
     本文不会对 MyBatis 作详细说明,大象还是假定阅读本文的朋友对 MyBatis(ibatis) 有最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关于 MyBatis 请查看它的官方文档及其它参考资料,本文不作详细讨论。
    一、 工程结构图
    
     上面这是典型的 Maven 项目结构形式,使用本地仓库管理 jar 包的依赖,使用插件打包编译发布非常方便,让我们从传统的开发方式中解放出来,大家都快来使用 Maven 构建项目吧!
    二、 映射文件
     使用 MyBatis 进行持久化操作,需要设置一个映射文件,一般来说,每张表对应一个实体对象和一个 mapper 映射文件。而 MyBatis 里面没有像 Hibernate 那样复杂的关联关系,所以,它的每个实体类其实就是一个很普通的 POJO 类。而映射文件中,都是 SQL 语句,下面就是示例中 RoleMapper.xml 的代码片段。
    
     那么, MyBatis 是如何将数据库字段与 POJO 对象进行映射的呢?这是在它的内部,会将到得的结果或结构集,与我们定义的 POJO 对象属性进行映射,规则是,属性首字母小写,使用驼峰式命名方式,而字段则是单词与单词间,用下划线连接。比如:数据库有个 USER_NAME 字段,那么与它对应的属性就应该是 userName 。如果字段命名没有使用下划线,那么属性可以直接定义成该单词。比如, NAME 字段,它的属性就是 name
    三、 基于 namespace接口与公用dao的区别
     MyBatis3.0 开始,对 mapper 中的 namespace 属性新增了一个特性:可以指定具体的接口来作为持久化操作类,在接口中定义与映射文件中 id 属性值相同的方法, MyBatis 会自动去绑定和执行对应的 SQL 语句。这种接口实现方式,需要为每个 Mapper 创建一个接口,如果系统做大了,维护这些类会比较麻烦,大象个人倾向于基础服务式的 Dao 实现类,如例子中的 MyBatisDao
    四、 MyBatisDao
     持久化操作基类, SqlSessionDaoSupport mybatis-spring 插件中封装的,用于获得 SQL Session 连接,执行数据库操作,我定义了几个常用的方法。
     关于 mybatis-spring 插件我简单介绍一下,  Spring 3.x 的发布并没有对 MyBatis 这一优秀的 SQL 框架提供支持,虽然在它的问题列表中已经有这样的请求,但直到目前 3.0.5 版的发布,都还没将这个问题处理掉。不过这难不倒开源世界里广大的爱好者与贡献者, mybatis-spring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它是由 MyBatis 社区爱好者完成的一个开源项目,用来进行 Spring 3.0 MyBatis 3.0 的配置整合。该插件需要运行在 JDK 5.0 或更高版本。
    
    五、
Service
标题基于Python的自主学习系统后端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自主学习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自主学习系统后端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Python技术栈的设计方法和系统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总结自主学习系统后端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2.1自主学习系统理论阐述自主学习系统的定义、特征和理论基础。2.2Python后端技术栈介绍DjangoFlask等Python后端框架及其适用场景。2.3数据库技术讨论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在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第3章系统设计与实现详细介绍自主学习系统后端的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3.1系统架构设计提出基于微服务的系统架构设计方案。3.2核心模块设计详细说明用户管理、学习资源管理、进度跟踪等核心模块设计。3.3关键技术实现阐述个性化推荐算法、学习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实现。第4章系统测试与评估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4.1测试环境与方法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和采用的测试方法。4.2功能测试结果展示各功能模块的测试结果和问题修复情况。4.3性能评估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等场景下的性能表现。第5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5.1研究结论概括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和技术创新。5.2未来展望指出系统局限性并提出后续优化方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