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2.1 项目管理基础
2.1.1 项目的概念
1.定义:为提供一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2.1.2 项目的特点
1.项目的特点
(1)临时性(一次性):项目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日期。
(2)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项目创造独特的可交付成果。
(3)逐步完善:也称渐进明细,需要分步、连续的积累。
(4)资源约束: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约束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约束条件。
(5)目的性:得到特定的结果。
2.项目目标的特性:
多目标性、优先性、层次性(与项目特点做区分)
3.项目成果的三个约束:时间、成本、质量,这三个目标经常存在冲突。现在项目另一个主要的约束是 范围。项目经理要在四个要素之间进行权衡以保证项目的成果。
2.1.3 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关系
不同点 | 项目 | 日常运作 |
---|---|---|
目的 | 独特的 | 常规的、普遍的 |
责任人 | 项目经理 | 部门经理 |
持续时间 | 有限的 | 相对有限 |
持续性 | 一次性 | 重复性 |
组织结构 | 项目组织 | 职能部门 |
考核指标 | 以项目为导向 | 效率和有效性 |
资源需求 | 多变性 | 稳定性 |
2.1.4 项目和战略规划
1.战略管理的三个过程:(1)战略制定(2)战略实施(3)战略评价
2.1.5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1.目标不明确
2.需求变化频繁
3.智力密集型
4.设计队伍庞大
5.设计人员高度专业化
6.设计承包商多
7.各级承包商分布在各地,相互联系复杂
8.系统集成项目中需要研发开发大量的软硬件系统
9.项目生命期通常较短
10.通常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11.使用与维护的要求非常复杂
2.1.6 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是一种被公认的管理模式,不是任意一次管理过程。
2.项目的对象是项目,而不是一系列临时的任务。
3.项目管理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是完全一致的。
4.项目管理运用系统理论与思想。
5.项目管理职能主要由项目经理执行。
2.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成
2.2.5 软技能
1.有效的沟通
2.影响一个组织
3.领导能力
4.激励
5.谈判和冲突管理
6.问题解决
2.4 PRINCE2
1.定义:PRINCE2英国的认证,是一种基于流程的结构化项目管理方法。
2.要素:原则、流程、主题和项目环境。
2.5 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2.5.3 组织结构
这张表选择会全部考察,都需要看看
1.职能型组织
项目经理权利<职能经理
(1)优点:强大的技术支持、职业生涯清晰、直线沟通、有利用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2)缺点:职能优先于利益,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复杂,项目经理权利极小,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
2.矩阵型组织
(1)优点: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目标明确、及时响应、利用稀缺资源、成本时间平衡、团队成员、问题已处理。
(2)缺点:
多头领导、管理成本增加、权利难以平衡、难以监控和控制。
(3)弱矩阵型组织
项目经理权利<职能经理
(4)平衡矩阵型组织
项目经理权利=职能经理
(5)强矩阵型组织
项目经理权利>职能经理
3.项目型组织
项目经理权利>职能经理
(1)优点:结构单一、有利于统一指挥,目标明确单一,沟通简介方便,决策块
(2)缺点:管理成本高、项目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知识技能共享,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性。
4.复合型组织
2.5.4 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
项目管理办公室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1.特征:
(1)在所有PMO管理的项目之间共享和协调资源
(2)明确和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最佳实践和标准
(3)负责制订项目方针、流程、模板和其他共享资料
(4)为所有项目进行集中的配置管理
(5)对所有项目的集中的共同风险和独特风险存储库加以管理
(6)项目工具(如企业级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和管理中心
(7)项目之间的沟通管理协调中心
(8)对项目经理进行指导的平台
(9)通常对所有PMO管理的项目的时间基线和预算进行集中控制
(10)在项目经理和任何内部或外部的质量人员或标准化组织之间协调整体项目的质量标准
2.6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6.2 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1.特征:(1)项目额成本与人力投入开始时较低,在执行期间达到最高,项目快结束时迅速回落。
(2)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与可交付成果的验证而逐步降低。
(3)干系人对项目的影响越来越小。
2.7 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2.7.1 瀑布模型
1.特点:上一个过程的输出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上一个过程的结果是下一个过程的条件,每一阶段需要做评审。
2.适用范围: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例如二次开发、升级项目等。
2.7.2 螺旋模型
1.四个阶段: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
2.适用范围:强调风险分析,庞大而复杂、高风险的系统。
2.7.3 迭代模型
1.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
2.适用范围:
2.7.4 V模型
1.从上到下关系:
(1)需求分析—验收测试(秋收起义)
(2)概要设计—系统测试(膝盖)
(3)详细设计—集成测试(吉祥如意)
(4)编码—单元测试 (单边主义)
2.使用范围:需求明确、变更不频繁的情形。
2.7.5 原型化模型
1.特点:
(1)实际可行
(2)具备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3)构造方便,快速,构造地
(4)动态响应,逐步纳入
2.分类
(1)抛弃型原型:最终可交付物与之前原型差距较大
(2)进化型原型:在最开始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变化
2.7.6 敏捷开发模型
1.特点: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系统
3.Scrum是一种迭代式增量软件开发过程,通常用于敏捷开发。
2.8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rt)行动
循环各环节以结果相连,循环一部分的结果变成另一部分的依据。
2.8.1 项目管理过程组
1.过程组:
(1)启动过程组:而给项目设立目标,让团队成员有事可做
(2)计划过程组:制定工作路线,让项目团队有法可依
(3)执行过程组:按图索骥
(4)监督与控制过程组:测量项目指标,团队成员违法必究,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5)收尾过程组:了解项目的恩怨
2.47个过程
补充
1.十大管理简述
1.整体管理:作用犹如项链中的那根线
2.范围管理:做且只做该做的事
3.进度管理:让一切按照进度执行
4.成本管理:算准钱花好钱
5.质量管理:满足需求
6.人力资源管理:让团队成员高效率的和你一起干
7.沟通管理:在合适的时间让合适的人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合适的信息传达给合适的人
8.风险管理:无事找事,让项目无风险
9.采购管理:当好甲方
10.干系人管理:和项目相关人员搞好关系,令其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