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class TestSt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1个对象。"凤山"存储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String str1 = "凤山";
String str2 = "凤山";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true
//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3个对象。"天峨",存储在字符串常量池中,两个new String()对象存储在堆内存中
String str3 = new String("天峨");
String str4 = new String("天峨");
System.out.println(str3==str4);//false
//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1个对象。9是存储在栈内存中
int i = 9;
int j = 9;
System.out.println(i==j);//true
//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1个对象。1对象存储在栈内存中
Integer l = 1;//装箱
Integer k = 1;//装箱
System.out.println(l==k);//true
//由于没有了装箱,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2个对象。两个1对象存储在堆内存中
Integer l1 = new Integer(1);
Integer k1 = new Integer(1);
System.out.println(l1==k1);//false
//以下两条语句创建了1个对象。i1,i2变量存储在栈内存中,两个256对象存储在堆内存中
Integer i1 = 256;
Integer i2 = 256;
System.out.println(i1==i2);//false
}
}
对于以上最后两个关于Integer对象的例子,在自动装箱时对于值从–128到127之间的值,使用一个实例。下面是对字符串常量池()的一个例子:String s1 = "aaa" + "bbb"; //产生了1个对象。
由于常量的值在编译的时候就被确定了。在这里,"aaa"和"bbb"都是常量,因此变量s1 的值在编译时就可以确定。这行代码编译后的效果等同于:
String s1 ="aaabbb";
因此这里只创建了一个对象"aaabbb",并且它被保存在字符串池里了。
String str1 = "凤山";String str2 = "凤山";以上两条语句只在常量池中保存了一个"凤山"对象。
String str3 = new String("天峨");String str4 = new String("天峨");以上两条语句创建了3个对象,首先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天峨"对象,接着在堆内存中创建两个new String()对象,里面保存的是指向"天峨"对象的引用。另:“==“在判断对象时,其实是根据对象在堆栈中的地址判断对象是不是一样,而不是根据hashcode 值。
在网上看见这段对Java String中的HashCode和equal的总结比较好,记录如下: 1. hashSet中比较是否重复的依据是a.hasCode()=b.hasCode() && a.equals(b) 2. String的hashCode依据: 以依赖于char[i]的int值以和char[i]的排列序的算法计算出的(可以去看看源码)。不依赖String的ref. 3. String的equals依据: a==b || ( a.length=b.length && { a[i]=b[i] } ) 4. 只有用a==b时比校的才是比校的ref,也就是说这时才是比校是a与b是不是同一个对象 5. 结论: 两个不同ref的String可能会被认为是集合中的同一个元素。
String字符串对象创建时内存解析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8-07 15:32:36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