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中格式化时间

本文介绍了Go语言中时间格式化的特点,与Python、PHP等语言的不同之处。Go语言使用"2006-01-02 15:04:05"作为模板,解析过程依赖于layout的chunk。通过源码分析,展示了time包如何实现时间格式化,特别是nextStdChunk()函数在解析chunk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个 demo

上个 demo 看一下,这段代码会输出当前时间,类似 2017-09-20 22:05:58:

package main

import (
    "time"
)

func main() {
    println(time.Now().Format("2006-01-02 15:04:05"))
}

奇怪的格式化

Go 语言中的时间格式化不同于之前的其它语言,比如 python 或者 php 中使用形如 “%Y-%m-%d %H:%M:%S” 的参数来格式化时间,而 go 选择了另一种格式,”2006-01-02 15:04:05”。

Python 中该参数叫做 format,在 go 中叫做 layout。这个 layout 参数是使用了一个固定时间来做模板。好处是更清晰直观,坏处是反直觉,刚开始使用需要记忆。

有人说这个时间代表了 go 语言的某个重要时刻,我觉得不对,后面的 01-02 15:04:05 看起来更像是有意为之,为了让解析更顺利。

源码实现

那 time 包是怎么实现的呢?

在 layout 中,每个可单独显示的单位叫做 chunk,实现的关键就在解析 layout 的各个 chunk 上。知道了当前这个 chunk 是年还是月,把相应的字符串拼接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区分各个 chunk,time 包在 time/format.go 中专门定义了一批常量:

const (
    _                        = iota
    stdLongMonth             = iota + stdNeedDate  // "January"
    stdMonth                                       // "Jan"
    stdNumMonth                                    // "1"
    stdZeroMonth                                   // "01"
    stdLongWeekDay                                 // "Monday"
    stdWeekDay                                     // "Mon"
    stdDay                                         // "2"
    stdUnderDay                                    // "_2"
    stdZeroDay                                     // "02"
    stdHour                  = iota + stdNeedClock // "15"
    stdHour12                                      // "3"
    stdZeroHour12                                  // "03"
    stdMinute                                      // "4"
    stdZeroMinute                                  // "04"
    stdSecond                                      // "5"
    stdZeroSecond                                  // "05"
    stdLongYear              = iota + stdNeedDate  // "2006"
    stdYear                                        // "06"
    // ...
)

其实从这个常量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用来格式化的时间模板是有意为之。它在尽力尝试着让所有的 chunk 都可以区分开。

解析的关键函数是 time/format.go 中的 nextStdChunk():

func nextStdChunk(layout string) (prefix string, std int, suffix string) {
    for i := 0; i < len(layout); i++ {
        switch c := int(layout[i]); c {
        case 'J': // January, Jan
            if len(layout) >= i+3 && layout[i:i+3] == "Jan" {
                if len(layout) >= i+7 && layout[i:i+7] == "January" {
                    return layout[0:i], stdLongMonth, layout[i+7:]
                }
                if !startsWithLowerCase(layout[i+3:]) {
                    return layout[0:i], stdMonth, layout[i+3:]
                }
            }
        // ...
    }
}

可以看出,实际上它就是对我们的 layout 进行了判断,然后根据规则返回相应的 chunk 类型及其它信息。

格式化的过程即是不段取 chunk 类型,根据 chunk 类型和时间生成格式化字符串的过程了,这里就不缀述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