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生物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 物联网助力生物医学医疗的数据交互
在生物医学医疗场景中,患者通过便携式智能手机与护理人员互动,并提供生物特征数据,如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血压等。护理人员可结合环境数据和患者的生物数据,更快速地评估患者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及时的治疗干预。
2. 无线体域网(WBAN)的特性与应用
无线体域网由植入式传感器组成,用于监测人体的重要指标和特定器官。传感器从身体各部位收集数据并传输到接收器。当前研究聚焦于传感器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以实现数据从传感器到接收器的有效传输。为解决网络寿命缩短的问题,多数研究致力于开发合作路由算法,以降低能耗并延长网络寿命。同时,数据包接收率也被纳入路由算法,用于判断数据包是否成功被接收器接收。
WBAN具有广泛的应用,可分为医疗和非医疗两类。医疗应用包括监测人体生理指标,实时发现异常并通知相关人员;非医疗应用则涵盖娱乐、情绪检测、安全识别以及通过收集环境数据预警火灾等非医疗紧急情况。此外,WBAN不仅可用于监测单人,还可用于监测群体。
以下是WBAN的一般架构:
| 传感器类型 | 监测指标 |
| — | — |
| EEG | 脑电图 |
| 视觉传感器 | 视觉相关数据 |
| 温度传感器 | 体温 |
| 呼吸传感器 | 呼吸情况 |
| 葡萄糖水平传感器 | 血糖水平 |
| ECG | 心电图 |
| 血压传感器 | 血压 |
| 运动传感器 | 运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