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s入门

Pandas简介

Pandas 是 Python 语言的一个扩展程序库,用于数据分析。
Pandas 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分析工具,特别适用于处理结构化数据,如表格型数据(类似于Excel表格)。
Pandas 是数据科学和分析领域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地从各种数据源中导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操作和分析。

数据结构

Pandas 主要引入了两种新的数据结构:Series 和 DataFrame。

Series

Series 是 Pandas 中的一个核心数据结构,类似于一个一维的数组,具有数据和索引。
Series 可以存储任何数据类型(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并通过标签(索引)来访问元素。
Series 的数据结构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处理各种数据类型,同时保持了高效的数据操作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标签来快速访问和操作数据。

可以使用 Pandas 库来创建一个 Series 对象,并且可以为其指定索引(Index)、名称(Name)以及值(Valu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Series

pandas.Series(data=None, index=None, dtype=None, name=None, copy=False, fastpath=False)

参数说明:

  • data:Series 的数据部分,可以是列表、数组、字典、标量值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创建一个空的 Series。
  • index:Series 的索引部分,用于对数据进行标记。可以是列表、数组、索引对象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创建一个默认的整数索引。
  • dtype:指定 Series 的数据类型。可以是 NumPy 的数据类型,例如 np.int64、np.float64 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根据数据自动推断数据类型。
  • name:Series 的名称,用于标识 Series 对象。如果提供了此参数,则创建的 Series 对象将具有指定的名称。
  • copy:是否复制数据。默认为 False,表示不复制数据。如果设置为 True,则复制输入的数据。
  • fastpath:是否启用快速路径。默认为 False。启用快速路径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提高性能。
import pandas as pd

# 创建一个Series对象,指定名称为'A',值分别为1, 2, 3, 4
# 默认索引为0, 1, 2, 3
series = pd.Series([1, 2, 3, 4], name='A')

# 显示Series对象
print(series)

# 如果你想要显式地设置索引,可以这样做:
custom_index = [1, 2, 3, 4]  # 自定义索引
series_with_index = pd.Series([1, 2, 3, 4], index=custom_index, name='A')

# 显示带有自定义索引的Series对象
print(series_with_index)

输出结果:

0    1
1    2
2    3
3    4
Name: A, dtype: int64
1    1
2    2
3    3
4    4
Name: A, dtype: int64

Series 方法

方法名称功能描述
index获取 Series 的索引
values获取 Series 的数据部分(返回 NumPy 数组)
head(n)返回 Series 的前 n 行(默认为 5)
tail(n)返回 Series 的后 n 行(默认为 5)
dtype返回 Series 中数据的类型
shape返回 Series 的形状(行数)
describe()返回 Series 的统计描述(如均值、标准差、最小值等)
isnull()返回一个布尔 Series,表示每个元素是否为 NaN
notnull()返回一个布尔 Series,表示每个元素是否不是 NaN
unique()返回 Series 中的唯一值(去重)
value_counts()返回 Series 中每个唯一值的出现次数
map(func)将指定函数应用于 Series 中的每个元素
apply(func)将指定函数应用于 Series 中的每个元素,常用于自定义操作
astype(dtype)将 Series 转换为指定的类型
sort_values()对 Series 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按值排序)
sort_index()对 Series 的索引进行排序
dropna()删除 Series 中的缺失值(NaN)
fillna(value)填充 Series 中的缺失值(NaN)
replace(to_replace, value)替换 Series 中指定的值
cumsum()返回 Series 的累计求和
cumprod()返回 Series 的累计乘积
shift(periods)将 Series 中的元素按指定的步数进行位移
rank()返回 Series 中元素的排名
corr(other)计算 Series 与另一个 Series 的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
cov(other)计算 Series 与另一个 Series 的协方差
to_list()将 Series 转换为 Python 列表
to_frame()将 Series 转换为 DataFrame
iloc[]通过位置索引来选择数据
loc[]通过标签索引来选择数据

DataFrame

类似于一个二维表格,它是 Pandas 中最重要的数据结构。DataFrame 可以看作是由多个 Series 按列排列构成的表格,它既有行索引也有列索引,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行列选择、过滤、合并等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个Series组合得到DataFra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创建DataFrame

pandas.DataFrame(data=None, index=None, columns=None, dtype=None, copy=False)

参数说明:

  • data:DataFrame 的数据部分,可以是字典、二维数组、Series、DataFrame 或其他可转换为 DataFrame 的对象。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创建一个空的 DataFrame。
  • index:DataFrame 的行索引,用于标识每行数据。可以是列表、数组、索引对象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创建一个默认的整数索引。
  • columns:DataFrame 的列索引,用于标识每列数据。可以是列表、数组、索引对象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创建一个默认的整数索引。
  • dtype:指定 DataFrame 的数据类型。可以是 NumPy 的数据类型,例如 np.int64、np.float64 等。如果不提供此参数,则根据数据自动推断数据类型。
  • copy:是否复制数据。默认为 False,表示不复制数据。如果设置为 True,则复制输入的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Google', 10], ['Runoob', 12], ['Wiki', 13]]

# 创建DataFrame
df = pd.DataFrame(data, columns=['Site', 'Age'])

# 使用astype方法设置每列的数据类型
df['Site'] = df['Site'].astype(str)
df['Age'] = df['Age'].astype(float)

print(df)

也可以使用字典来创建: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Site':['Google', 'Runoob', 'Wiki'], 'Age':[10, 12, 13]}

df = pd.DataFrame(data)

print (df)

DataFrame方法

方法名称功能描述
head(n)返回 DataFrame 的前 n 行数据(默认前 5 行)
tail(n)返回 DataFrame 的后 n 行数据(默认后 5 行)
info()显示 DataFrame 的简要信息,包括列名、数据类型、非空值数量等
describe()返回 DataFrame 数值列的统计信息,如均值、标准差、最小值等
shape返回 DataFrame 的行数和列数(行数, 列数)
columns返回 DataFrame 的所有列名
index返回 DataFrame 的行索引
dtypes返回每一列的数值数据类型
sort_values(by)按照指定列排序
sort_index()按行索引排序
dropna()删除含有缺失值(NaN)的行或列
fillna(value)用指定的值填充缺失值
isnull()判断缺失值,返回一个布尔值 DataFrame
notnull()判断非缺失值,返回一个布尔值 DataFrame
loc[]按标签索引选择数据
iloc[]按位置索引选择数据
at[]访问 DataFrame 中单个元素(比 loc[] 更高效)
iat[]访问 DataFrame 中单个元素(比 iloc[] 更高效)
apply(func)对 DataFrame 或 Series 应用一个函数
applymap(func)对 DataFrame 的每个元素应用函数(仅对 DataFrame)
groupby(by)分组操作,用于按某一列分组进行汇总统计
pivot_table()创建透视表
merge()合并多个 DataFrame(类似 SQL 的 JOIN 操作)
concat()按行或按列连接多个 DataFrame
to_csv()将 DataFrame 导出为 CSV 文件
to_excel()将 DataFrame 导出为 Excel 文件
to_json()将 DataFrame 导出为 JSON 格式
to_sql()将 DataFrame 导出为 SQL 数据库
query()使用 SQL 风格的语法查询 DataFrame
duplicated()返回布尔值 DataFrame,指示每行是否是重复的
drop_duplicates()删除重复的行
set_index()设置 DataFrame 的索引
reset_index()重置 DataFrame 的索引
transpose()转置 DataFrame(行列交换)

常用函数

读取数据

函数说明
pd.read_csv(filename)读取 CSV 文件;
pd.read_excel(filename)读取 Excel 文件;
pd.read_sql(query, connection_object)从 SQL 数据库读取数据;
pd.read_json(json_string)从 JSON 字符串中读取数据;
pd.read_html(url)从 HTML 页面中读取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 从 CSV 文件中读取数据
df = pd.read_csv('data.csv')

# 从 Excel 文件中读取数据
df = pd.read_excel('data.xlsx')

# 从 SQL 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import sqlite3
conn = sqlite3.connect('database.db')
df = pd.read_sql('SELECT * FROM table_name', conn)

# 从 JSON 字符串中读取数据
json_string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df = pd.read_json(json_string)

# 从 HTML 页面中读取数据
url = 'http://www.xxx.com'
dfs = pd.read_html(url)
df = dfs[0] # 选择第一个数据框

查看数据

函数说明
df.head(n)显示前 n 行数据;
df.tail(n)显示后 n 行数据;
df.info()显示数据的信息,包括列名、数据类型、缺失值等;
df.describe()显示数据的基本统计信息,包括均值、方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df.shape显示数据的行数和列数。

数据清洗

函数说明
df.dropna()删除包含缺失值的行或列;
df.fillna(value)将缺失值替换为指定的值;
df.replace(old_value, new_value)将指定值替换为新值;
df.duplicated()检查是否有重复的数据;
df.drop_duplicates()删除重复的数据。

数据选择和切片

函数说明
df[column_name]选择指定的列;
df.loc[row_index, column_name]通过标签选择数据;
df.iloc[row_index, column_index]通过位置选择数据;
df.ix[row_index, column_name]通过标签或位置选择数据;
df.filter(items=[column_name1, column_name2])选择指定的列;
df.filter(regex=‘regex’)选择列名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列;
df.sample(n)随机选择 n 行数据。
df[df[‘column_name’] > value]选择列中满足条件的行。
df.query(‘column_name > value’)使用字符串表达式选择列中满足条件的行。

数据排序

函数说明
df.sort_values(column_name)按照指定列的值排序;
df.sort_values([column_name1, column_name2], ascending=[True, False])按照多个列的值排序;
df.sort_index()按照索引排序。

数据分组和聚合

聚合是将数据按某些规则进行汇总,通常是对某些列的数据进行求和、求平均数、求最大值、求最小值等操作。Pandas 提供了groupby()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组,然后应用不同的聚合函数。

  • groupby():按某些列分组。
  • 聚合函数:如 sum(), mean(), count(), min(), max(), std() 等
函数说明示例
df.groupby(by).agg()按指定列(by)进行分组,agg() 可以传入不同的聚合函数,进行多种操作df.groupby(‘Department’).agg({‘Salary’: ‘mean’})
df.groupby(‘Department’)[‘Salary’].sum()
df.groupby(by).agg([func1, func2])可以对同一列应用多个聚合函数,返回多种聚合结果f.groupby(‘Department’).agg({‘Salary’: [‘mean’, ‘sum’]})

数据合并

函数说明
pd.concat([df1, df2]) 将多个数据框按照行或列进行合并;
pd.merge(df1, df2, on=column_name)按照指定列将两个数据框进行合并。

数据统计和描述

函数说明
df.describe()计算基本统计信息,如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
df.mean()计算每列的平均值。
df.median()计算每列的中位数。
df.mode()计算每列的众数。
df.count()计算每列非缺失值的数量。

数据可视化

Pandas 提供了与 Matplotlib 和 Seaborn 等可视化库的集成,使得数据的可视化变得简单而高效。
在 Pandas 中,数据可视化功能主要通过 DataFrame.plot() 和 Series.plot() 方法实现,这些方法实际上是对 Matplotlib 库的封装,简化了图表的绘制过程。

基本的 plot() 方法

参数说明
kind图表类型,支持 ‘line’, ‘bar’, ‘barh’, ‘hist’, ‘box’, ‘kde’, ‘density’, ‘area’, ‘pie’ 等类型
x设置 x 轴的数据列
y设置 y 轴的数据列
title图表的标题
xlabelx 轴的标签
ylabely 轴的标签
color设置图表的颜色
figsize设置图表的大小(宽, 高)
legend是否显示图例

常用图表类型

图表类型描述常用用法
折线图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df.plot(kind=‘line’)
柱状图用于显示类别之间的比较数据df.plot(kind=‘bar’)
水平柱状图 与柱状图类似,但柱子是水平的df.plot(kind=‘barh’)
直方图用于显示数据的分布(频率分布)df.plot(kind=‘hist’)
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数值变量之间的关系df.plot(kind=‘scatter’, x=‘col1’, y=‘col2’)
箱线图用于显示数据的分布、异常值及四分位数df.plot(kind=‘box’)
密度图用于显示数据的密度分布df.plot(kind=‘kde’)
饼图用于显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df.plot(kind=‘pie’)
区域图用于显示累计数值的图表(类似于折线图,但填充了颜色)df.plot(kind=‘area’)
# 折线图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示例数据
data = {'Year':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Sales':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df = pd.DataFrame(data)

# 绘制折线图
df.plot(kind='line', x='Year', y='Sales', title='Sales Over Years', xlabel='Year', ylabel='Sales', figsize=(10, 6))
plt.show()
基于数据驱动的 Koopman 算子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线性化,用于纳米定位系统的预测控制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数据驱动的Koopman算子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线性化”展开,旨在研究纳米定位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通过结合数据驱动技术与Koopman算子理论,将非线性系统动态近似为高维线性系统,进而利用递归神经网络(RNN)建模并实现系统行为的精确预测。文中详细阐述了模型构建流程、线性化策略及在预测控制中的集成应用,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实现,便于科研人员复现实验、优化算法并拓展至其他精密控制系统。该方法有效提升了纳米级定位系统的控制精度与动态响应性能。; 适合人群:具备自动控制、机器学习或信号处理背景,熟悉Matlab编程,从事精密仪器控制、智能制造或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数据驱动线性化建模;②提升纳米定位平台的轨迹跟踪与预测控制性能;③为高精度控制系统提供可复现的Koopman-RNN融合解决方案;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Matlab代码逐段理解算法实现细节,重点关注Koopman观测矩阵构造、RNN训练流程与模型预测控制器(MPC)的集成方式,鼓励在实际硬件平台上验证并调整参数以适应具体应用场景。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