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死,只剩一家网站幸存

01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当天,埃隆·马斯克在一场集会上发表庆祝讲话,感谢人们在“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选择了特朗普。

然后,这位亿万富翁咕哝了一声,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手势:他的右臂举起、手掌平伸,角度诡异。

转过身后,他又向人群重复了这个动作。

有人拍下了照片,也有人录下视频。不到十分钟,这个画面就被剪进了各种短视频、表情包、阴谋论帖子,迅速在全球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

有人说“那是纳粹敬礼”;

有人说“那是罗马式敬礼”;

有人说“你们又在过度解读”;

也有人说“这就是他真实的样子”。

互联网一如既往地分裂,算法在不同平台上推送着不同版本的“真相”,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取悦自己立场的证据。

但是有一个平台的表现与众不同:维基百科。

Wikipedia logo - Wikipedia

当天下午,一名叫做PickleG13 的编辑,在马斯克的英文传记页上加了一句话:马斯克似乎做出了纳粹式敬礼。

他引用的是《耶路撒冷邮报》的报道,但两分钟后,这句话就被另一位编辑删掉,理由是:维基百科对“在世人物”的负面描述有更高的引用标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上百名维基百科编辑加入争论:

这显然是纳粹礼;

不,这是个误会;

他手掌的角度说明了一切;

他有自闭症倾向,别乱贴标签;

我看到奥巴马也有类似照片,怎么没人指责他?

讨论区一片混乱,观点疯狂对立,这几乎就是社交网络的缩影。

但与社交平台不同的是,维基百科并没有靠“点赞”、“投票”、“热度”来裁决谁对谁错。

他们讨论的重点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如何进行准确的叙事?”

经过无数次修改、引证、反驳和补充,最后达成的共识只有三条:

1.1月20日,马斯克确实两次以上扬的角度举起右臂;

2.许多观察者将这一动作与纳粹敬礼相比较;

3.马斯克否认该动作有任何含义。

这三句话的背后,是长达7000字的讨论记录。

但正是这场看似缓慢、枯燥的讨论,让维基百科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互联网上唯一一个不迎合你的地方。

02

维基百科是吉米·威尔士于2001年创立的。

吉米·威尔士从小就喜欢百科全书,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在线的百科全书,全球的志愿者都可以参与撰写。

但是互联网上都是匿名的,开放编辑的话,有人来乱写怎么办?

首先,维基百科定下了三个核心原则:

1.中立性原则:维基百科的内容必须呈现可验证的事实和可靠来源的观点,而不是编辑自己的意见。

2.引用可靠来源:当涉及有争议的议题时,维基百科会报告不同来源的观点,而不是选择其中某个立场。

3.避免原创研究:维基百科不允许原创观点或分析,所有内容必须基于已有的出版资料。

大家可以用一两分钟仔细品一品这三个原则。

其实维基百科就像一个“信息汇编器”,而不是思想输出者,它输出的是各方共识或被广泛报道的观点,而非个人主张。

例如,当年马斯克收购了Twitter,关于马斯克收购Twitter的条目不会写成

“马斯克毁了Twitter” 或 “马斯克让Twitter更自由”

而是写成:

“一些评论者认为马斯克的政策削弱了内容审核制度,导致虚假信息增加;另一些人则赞扬他推动了言论自由。”

这里维基百科并没有给出结论,而是呈现不同立场的来源,让读者自己判断。

如何保证这一点儿呢?

维基百科有一套共识和审核机制来维持质量:

(1)普通编辑者(Editors)

任何人,无论是注册用户还是匿名用户,都可以成为编辑,是维基百科内容的直接生产者。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由全球数百万计的编辑自愿完成的。

(2)巡查员(Patrollers)

巡查员是维基百科的“一线质检员”,他们负责过滤大量新内容,是防止破坏和低质内容的第一道防线。

(3)管理员(Administrators)

管理员通过严格的社区投票选举产生,通常由经验极其丰富、深受社群信任的编辑担任。

他们的权力主要用于应对破坏和处理争议,而非在内容上拥有更高决定权。

(4)机器人(Bots)

自动检测破坏、批量维护(如跨语言链接、修正常见的错别字、替换统一的排版格式)

这些人通过“讨论页”(Talk Page)来争论、协商,直到达成“中立表达”的共识。

在这套运行的机制之下,如果你在维基百科上输入了“马斯克是外星人”,很快就会被发现,内容会被回退。

让人惊讶的是,无论是普通编辑者、还是巡查员、管理员,都是志愿者,不拿工资,没有官员身份,很多管理员在现实中互不相识!

靠这种机制,维基百科现在竟然拥有了6400万个页面,几乎覆盖了人类知识的全部主要领域:历史、科学、人物、文化、技术、地理……

每天都会新增500篇文章,每秒有18次编辑,10000次浏览......

我们不得不感慨互联网的伟大力量!

维基百科上的内容不仅多,质量也很高。

当无数打工人通过Google搜索资料时,它经常出现在第一位。

当社交平台上出现阴谋论时,维基百科的链接经常被扔过去澄清。

大模型出现以后,维基百科上语言规范,格式一致的内容立刻成了最干净的公开语料库,这可比爬取社交媒体、论坛、网页要“干净”得多了。

所以AI公司的爬虫疯狂地访问维基百科的信息,以至于让维基百科的服务器不堪重负。

03

近日,Reddit的创始人Alexis在一次活动中说“互联网已死”。

因为如今的大部分互联网内容都被“机器人”或“半AI”所占据,网络上机器人的活动量已经超过了人类。

去年9月,OpenAI CEO也提到过,他发现“大量由大语言模型(LLM)驱动的推特账号”。

所以很多人更愿意在群聊中分享观点,而不是在推特上发帖。

不过,即便是群聊,也不再“安全”。有些人已经开始用AI生成或润色消息,使得这个原本“人味十足”的空间也被机器人入侵。

更要命的是,如今的互联网,几乎全部变成了推荐算法的奴隶,整个信息生态全是“内容投喂”,不管是人类生成还是AI生成的内容。

短视频就不说了,就连公众号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变成了订阅+推荐。

算法平台的目标,是延长停留时间,它必须让你沉浸在自己认同的叙事中,让你不断点开“下一个视频”,于是每个人都活在各自的真相泡泡里。

在这种狂热的环境下,维基百科显得格格不入,它全靠人来编辑,靠人来审核。

它没有推荐算法、没有个性化首页,没有热榜,看起来几乎像一个“反互联网”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我们之前熟悉的互联网已死,只剩一家网站幸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