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正如人间365天为一年,一年分12月。天地129600岁为一元,一元分12会,哪12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会10800岁。就一天而说:子时得阳气,丑时鸡鸣,寅时天尚暗,卯时日出,辰时早饭,巳时挨排,午时日中,未时西蹉,申时晡,酉时日落,戌时黄昏,亥时人定,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天地其实是一个循环体,以一元为一个周期,有生成也有毁灭,世间在子会产生,戌会宇宙就将毁灭,亥会之初,天地黑暗,此时称混沌,亥会将结束时,天地又逐渐开明,循环依次进行。循环中世间是如何诞生的呢?子会先是有根,过5400岁,有日有月有星有辰,称天开于子,再过5400岁,丑会时,天地逐渐坚实,再5400岁,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再5400岁,发生万物,再5400岁,生人生兽生禽,自此天地人,三才定位。人生于寅。
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石猴哪里来呢?来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此山盘古开天而立,颇有灵性,山顶有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12.13米),二丈四尺围圆(7.92米)。一日,仙石迸裂,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出生便会爬会走,拜了四方,目中射出两道金光,直达凌霄宝殿,惊动玉帝,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查看,回报后知是石猴出生,道不足为异,便抛诸脑后。石猴出生这天具体是哪一天?不知道,所以石猴并不过生日。
石猴出生后,在花果山逐渐成长,认识了不少猴子。一天,他发现了一个山涧,见涧水奔流,想去寻源头,于是便顺着山涧向上走,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发现源头,竟是一股瀑布飞流,这瀑布看上去很像一个帘子,遮掩着它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石猴心生好奇,便纵身一跃,跳入瀑布中,睁眼发现自己处于一座桥上,果然有玄机,石猴心想,便顺着桥走去,越走越是惊奇,真是个好地方,有花有草,有石室,还有石座石床,石盆石碗,走到底,见正当中有一石碑,上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想着以后住在这里就不怕风吹日晒了,也应该告诉其他猴子一起搬来。
这群猴子一直群猴无首,石猴想当他们的大王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可眼下不正是个良机吗?石猴眼珠转动,想了个主意,便跳出水帘洞去找平时跟自己走的比较近的猴兄,由于比较信任,便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他。原来石猴是这样想的,他让猴兄在明天集体避暑时引导大家到那条山涧洗澡,然后引导大家一起去找源头,等找到源头时,让他提议有谁能跳进瀑布出来不伤身体的,大家就拜它为王,事成后石猴会封猴兄一个大官。猴兄满心欢喜的答应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事情果然如石猴计划的那般进行着,结局就是石猴成了群猴之首,猴兄封为大官,自此群猴快乐的生活在水帘洞中。
当然了,上面的情节是我虚构的,书中所写石猴并没有通过小心机成为猴王,只是群猴无意间发现山涧,顺着源头无意间找到了瀑布,然后不知哪冒出来的猴子提议谁能跳进去找到源头并安然出来,就拜它为王,石猴便应声一跃,这一跃是所有故事的开端,这一跃只是石猴的一小跃,确是仙界的一大跃。
话说石猴成为大王后,带领群猴在水帘洞无忧无虑的过活着,可是乐极生悲,每天开开心心的,这悲从何来呢?猴子活着,总要有点追求吧,以前没有水帘洞的时候,风餐露宿,所追求的是一个安身之所,等有了水帘洞以后,衣食无忧,我们人类饱暖思淫欲,猴子饱暖思什么呢?石猴确实与其他猴子不一样,它思的是长生。
一日与群猴举办party时,石猴将自己的忧虑告知了部下——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部下听了这话,不觉忧从心生。此时推动故事情节的路猴登场了,这是一只通背猿猴,只见他一跃而至石猴跟前,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唯有仙、佛、神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石猴问他:“这三者居于何处?”通背猿猴道:“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石猴心喜,这世间最怕的莫过自己想要的完全没有门路,此时长生却有路可循,自是高兴,他便告知群猴——明日便启程去寻长生。第二日,石猴划着一只小木筏,就出发了。此时石猴是没有具体目的地的,先出发了再说,可见石猴行动力之强。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暗中有来自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助,自从登上木筏,连着数日都是东南风,将他吹到了西北岸,这是南赡部洲地界。
驾着木筏靠岸后,石猴见有人打鱼捕雁,他本来生的吓人,一靠前就吓得众人丢框弃网,四散奔逃。此时作者安排了一个人,或者是老了,或者是腿有毛病,跑的比较慢,让石猴抓住了,脱了他的衣裳穿在自己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寻觅长生不老。经过一段时间的人间生活,石猴发现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正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石猴追求长生不老又何尝不是,万物生灵皆有追求,并为追求所累,反过来,没有追求,活的清心寡欲怕是追不过别人所致。
石猴在南赡部洲待了八九年,串长城,游小县,始终无缘得遇仙人,想着这也不是个办法啊,他便主动求变,做了个木筏又飘到了海上,这一次他飘到了西牛贺洲地界,登岸后遍访多时,一日见一山高秀丽,便登山观看美景。作者见他经历的也差不多了,便安排了一个路人给他点明机缘,这是一个樵夫,在山中高声歌唱,故意让石猴听到,只听他唱到:“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石猴听得此言,眼睛一亮,急忙跑到歌声处,见到一樵夫,经过一番询问,这词是一神仙教给他的,那神仙就在这座山中,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神仙就住在洞中,名唤须菩提祖师。
石猴大喜,便找上路径,寻上山去,走了约莫有七八里,果然望见一座洞府。该如何描述这座洞府呢?漂亮,美,很漂亮,很美,简直是人间仙境,石猴词穷,无法描述,作者描述的那叫一个辞藻华丽,对于我这个读者,心里只冒出了几个词“我靠,这么美,这么仙”。石猴正在洞门前感慨,只见洞门吱呀一声,走出一个仙童,仙童长得也是和此地的意境很相配,果然仙境育仙人,看来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仙童将石猴引入门中,石猴跟在仙童后面,双目环顾,只见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见到菩提祖师端坐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别问为什么有三十个小仙,可能是有钱任性吧。石猴一见到菩提老祖,发挥出了12分不要脸的精神,立马跪拜磕头不计其数,边磕头还边说:“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经过一番场面的问答,菩提老祖中途还欲收还拒,不过终于还是收入自己门下。因石猴无名无姓,且像个猢狲,便取狲字去了兽旁为石猴姓——孙,又因门中十二字分派起名,十二字为“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到石猴是第十辈,便取名孙悟空。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所以啊,我们有所追求时,更要发挥不要脸精神,不管是追妹子,追财富,追事业,倘能专注于追求,放下面子,岂有不成功之理啊。
石猴后续如何,且听下回闲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