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CMMI培训总结报告(1)[可以回答新手大部分关于CMMI的疑惑] |
Introduction to CMMI培训总结报告 作者:罗耀秋 笔名:馨园主人关于进度按照整体进度的要求,三天的课程要学完9个Module。分别如下: 第一天: Module 1—— Preliminaries and Course Overview Module 2—— Model-Based Process Improvement Module 3—— Overview of CMMI Models and the Staged Representation Module 4—— Maturity Level 2-Managed 第二天: Module 4—— Maturity Level 2-Managed (Continued) Module 5—— Maturity Level 3-Defined 第二天: Module 6—— Integr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Module 7—— Maturity Level 4-Quatitatively Managed Module 8—— Maturity Level 5-Optimizing Module 9—— Summary 但正如先前培训的同事所说的,吴老师是那种典型的大学教师。概念讲的很细,而且喜欢翻来覆去。有些很浅显的地方也不厌其烦的举例子,最典型的是相关干系人和干系人的区别,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还满打满算扯了25分钟。 最后的实际进度是: 第一天:讲到了Module 3的小半,占整个讲义厚度的1/10左右 第二天:讲到了Module 5的第9页,还有64页Module 5的内容没完成,大概讲到占整个讲义厚度的2/5处 第三天:开始开快车,讲完64页剩下的Module5内容,剩下2小时左右讲完4、5级内容。Module 6 的IPPD没有讲。
关于学习方式由于有了科室内部的先期培训同事回来后的宣讲,以及科室内组织了CMMI评估表的翻译,培训前对课程大致架构、CMMI2/3级知识有了较多了解。所以学起来还是较主动,当初吉总和沈龙他们提到的一些疑问和心得处,也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了重点关注并加以印证。如提到上下文关系图的正序反序、如连续式没有GG4和GG5等。 当然,由于很多人是带着问题来听讲的。所以难免先入为主的问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工程实施的问题。老师可能理论方面很厉害,但具体实施上不一定能有企业EPG这么能联系实际。所以难免为维护权威而兜圈子,讲一些漫无边际的主题发挥开来。我个人认为,这本来就是一门偏向理论的培训,带着印证问题的想法或是陷入“我们怎么做,怎么做才对”这样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听这门课,都是不适合的。把它当作大学里的一门理论课,好好把握其中的概念与脉络,至于怎么与实践结合,课后再慢慢琢磨吧。所谓道理都是一样的,成就靠个人造化。 由于管苏玮和沈龙他们在前面都就模型本身做了详细的宣讲,我就还是延续吉总的老路,把过程中记录的一些概念、心得和疑惑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个中还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有不当处,还望大家斧正。
一些业界动态ö 明年可能会换用新版的讲义,最重要的变更可能是不分了连续式和阶段式。因为SEI倾向于认为连续式更有助于一个组织的持续提高。一个过程域的提高是不能跳过等级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阶段式只不过是一个组合而已。连续式可以为了特定的目标去改进,如我们虽然处于二级,但为了强调某一目标,我们可以引入三级的某一PA执行。阶段式对于一个不太明确自己组织改进方向的组织,也许是一种很好的模型或者说组合。因为它的2、3、4、5三种组合,可以说是实践证明了较普遍适用的组合方式,虽然对个体组织来说不定是最佳组合方式,却是最稳妥的方式。 ö 10月底的年会可能会把这个课程在非英语国家或过程改进刚起步的国家扩展到5天。因为SEI不容许翻译教材的出现。目前的台湾版虽然是经过SEI授权的,却还未能通过第一次校审。 ö CMMI V1.1将在2006年更新。目前国内具备新版教材讲师资格的国内只有吴和周两人。 ö 明年可能开始进行PSP的Certificat和TSP的Couching,以对抗影响日益增强的PMP和IPMP。TSP其前提是小组成员都接受呢PSP的训练。 ö 将会多一个模型:CMMI-SA,采购,实际就是多了一个过程域。
一些基本概念、抑或疑问、抑或心得分享1、 处于什么等级,取决于你的GG(注:非特殊说明,下面描述的都默认为阶段式表述方式情况下)。 处于什么样的等级就看你的GG,因为每个等级就一个GG,但工程过程除外。也就是说,除了工程外,SP都是要做的。 换句话说,就是按照GP的方式去做SP。 大家观察每个PA的GG2可以发现,10个PA并没说明必做,也没说明不必做。即可以是N/A,也可以是可替代的 能力等级又6级,成熟度等级有5级 能跳级吗?——答曰不能,因为上级的GG包含下级的GG,eg:GG3中包含了GG2和GG3 能力等级与成熟度等级的关系:能力等级相当于把成熟度等级的视角化小了 换句话说:SG和GG是必须的,GG中的GP没说是必须的,但SP和GP是期望的 2、 实现代号为x的 PA的y等级,就是按照从GG1到GGy下的所有GP的方式去做该PA的SP。 3、 Staged表达式没有GG4和GG5,是因为目标是不能给定的。 这里我的理解是:连续式给予了每个PA从GG1到GG5的连续表现以及持续提高,而staged的成熟度却是预先排好了的,业界证明了比较普遍适用的过程改进的组合。 吉总和施总的意思是,没有必要去区分这种细节,姑且把它当作两种组合方式。在他们传说下,我也总算从老师一开始下的套中解脱出来。 4、 验证和确认的概念
我画了个示意图,可以看到,验证是对上游的工作产品进行检验; 确认是对项目组入口的确认,而不管中间过程。 影射到过程中,VAL和VER的活动其实差不多,无非就是那些评审/测试活动。只不过——凡是与客户需求有关的,都叫确认。 5、 预审的概念 在讲到VER和VAL时候,老师还讲到,PR中的Prepare for Verification并不是预审,而应该是评审的Schedule;而Prepare For Peer Review才是评审的预审。 单纯的PR不一定是Verification,Ver是一个综合的目标,有三个SG。 6、 Stakeholder和relevant Stakeholder 干系人:与项目有关的人。(可以从我给谁、谁给我这个角度看看) 相关干系人:参与任务的人,eg,技术评审参与者(即他有特定的活动和具体的任务) (这里我问了一个问题:技术评审的外请专家算啥? 答曰:因为他没有对项目有责任关系,实际上两者都不是。) 7、 关于报告的周期 如果milestone的周期<月报周期,则没有必要出月报了 如果milestone的周期>月报周期,则milestone报告+月报 Milestone的报告包含: A.定义的点上的量的完成情况(主要是指进展,采用0-1法则) B.定义点上的质完成没有 C.如果量不够,怎么办?eg,砍功能,但砍了功能以后,怎么一个实施策略? D.如果是质不够,怎么办?eg,约定解决措施后续达成质量目标? 8、 认证和评估的概念 9000是认证,发给证书,因为它是外部评价 CMM是内部评估,目的是了解组织的现状,推动过程改进。就像是给病人看病治病的关系,依据的是模型而不是标准。(模型+评估方法) 9、 既然不给证书,那评估个啥啊?即CMM(I)存在提供给各个企业的商业目标吗? SEI提供给各个公司的商业目标就是过级(如在网站上发布过级组织的名录) CMMI有内部的评估,也有外部的评估 据说,也有公司请评估师对供应商进行成熟度等级的评估,以确定其候选资质。有点象dell、沃尔马等对供应商的认证一样 10、 CMMI评估与ISO9000的认证有啥差异? ISO9000给组织一个当时的结论,而CMMI则是给组织一个下一步要改进的地方 11、 过程及质量杠杆 质量杠杆:人——技术——过程 过程是质量提高的关键 过程让人SMART的去做工作,而不是去Work hard 过程对于高技能的人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于对于普遍个体,则作用很大,过程拒绝精英主义。 这里举个红绿灯的例子: 个体:即使有红绿灯的存在,我也可以凭借我灵巧的步伐和敏锐的眼光在车丛中不受约束的穿马路而过而不必等红绿灯 整体: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畅通 12、 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 a、告诉你从哪里开始 b、以往经验的好处 c、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共享的平台 d、定义一个组织改进方面的含义 e、一个框架for prioritizing Actions 据咨询师提供的小道消息说,现在微软也快扛不住它在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中的问题了,已经请SEI对这个巨无霸进行会诊了。 呵呵,插一句,原来的象模型来自NASA等这样的需求,那象微软这样的大众用户商业软件的机构,会不会导致模型进行大的革新呢?(顺便说一句,两者要求的质量目标是数量级上的差异) 13、 过程管理的前提来自于长期的过程承诺 一般是两年以上承诺的过程改进才能是过程有固化的成果。所以,要在一个位置上吧一个过程改进做到有结果,频繁的岗位调整和人员变动对过程改进不利。 14、 过程度量、过程改进与考核 讲过程中的数据直接拿去做考核并不是很适合的,但可以作为过程改进的一句。因为以考核为导向会误导一些人的做事方法与目的。 把过程要求和KPI拷屏做一个整合,但度量与拷屏应该是绝对划分开的。 15、 模型簇的关系
图中任何一个节点顺着箭头下来都是一种模型的组合,eg:(1、5)、(3、5) SS和IPPD有点类似我们公司的中试转产和康讯 所以SS和IPPD应该是从公司层面进行考虑 而虚框+CMMI Core则可以在个分业务组织中管。 |
CMMI简介一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18-08-22 15:45:0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