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与bi项目,是2004年某个省的联通的经营分析系统,当时负责负责2个模块,一个模块负责前台开发和另外一个模块的后台数据
其实并不知道经营分析和报表系统的差别
在老板的指导下做了大约的8个小时用的用户调研,觉得大家对于通信行业的用户流失和回归现状并不了解,同时发现营长系统并不能反应用户欠费会回收的现状,趁虚而入,找一些数据,汇总展示,选择几个关注的维度和指标,再设计一下观测维度,攒成报表,试试效果
没想到系统上线反应良好,原因很简单,用户太单纯运营太原始,大家对于数据是在是太渴望了,所有人和没有逻辑错误的汇总数据都能激起大家的兴趣(现在恐怕还有些公司和行业是这样)
面对30人的经营分析推广会,我鼓足勇气准备了2个晚上,没讲太多的数据,从业务调研中找2个案例,从系统找3个页面,正好可以顺序覆盖需求中的问题,ok了
从汇总数据钻取到详细数据从统计意义来讲并不是太有用,但足以打消用户对数据的质疑
现在想想,但是真的很幸运,对一个不太了解业务的门外汉,这个机会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回想下第一个项目的收获是什么
1、用户业务发展中的数据盲区是经营分析系统切入的重要捷径,当我们看到业务方对数据渴望的眼神,就会找到自我的价值
2、需求方只知道要求数据,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获得数据最惬意,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找到一种合理组织数据的方式,然后组成系统,推送给需求方(我相信合理的组织方式有很多,只要贴合需求方都是ok的,可以找找看)
3、给用户讲解系统,千万避免2个问题:1是大而全的流水帐;2是过于从技术角度讲解数据的指标口径;需要提前找一个业务问题,能用系统的几个功能把这个业务问题讲透就好,其实给用户讲解系统就是勾引用户对系统的兴趣,只要来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4、汇总数据不足以完全满足用户需求:需要在用户关注问题的主要路径上,设置一定的跳转和数据钻取,给用户从汇总到细节的途径,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5、保证数值质量:最绚丽的用户交互和图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体验,用户对数据的信任是经营分析系统成败的最重要基石(请注意这里有最),切记数据质量要保证;不要费时间尝试给用户解释,粗暴一点认为用户是傻子,保证让用户不用太多思考直接使用数据影响业务,就是对用户最大的尊重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8739744/viewspace-1031355/,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8739744/viewspace-103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