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市场研究报告

本文对特医食品进行分析,介绍其定义、分类,指出我国获批产品数量及类型。阐述市场规模增速快、潜力大,特定全营养市场待开拓。分析产业链中游竞争格局变化、下游销售终端情况。还指出当前核心痛点,包括政策审批不完善、进院运营流通难、医患认知差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特医食品定义与分类

20167月,实施特殊医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使得特医食品从药品及保健食品的范畴中单独规划岀来,并岀台相关规范。

截至目前我国仅有83款特医食品获批,从产品类型来看,已获批产品中有36款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27款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20款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依旧为0款(预计22年雀巢有一款针对肿瘤的特定全营养会获批)

其中0~12月婴儿用途产品技术壁垒偏高,婴儿乳品+特医,双标准叠加;

全营养(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使用)以及非全营养(不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使用,eg电解质配方、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等)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可以在医院、药店、商超和具备特医经营资质的网上商店购买;

而特定全营养(针对特定疾病提供的产品,eg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技术壁垒偏高,相当于药品,需要临床;只可在医院和药店购买使用 。

 

 二、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及潜力空间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增速快,2185亿,预估未来空间500亿,其中特定全营养市场尚未被开拓

 

 

三、产业链上下游

 中游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17年颁布注册条例之前CR3近70%且均为外资,21年CR3降至47%,贝因美、圣元等国产品牌紧随其后;

利润情况:外资雀巢、雅培等婴儿为主,毛利30%~60%,净利10%~15%;普通全营养产品、特定全营养目前都赔钱

 

 

 下游销售终端分析:线上渠道占比过半,非婴儿产品80%在院内场景

 

 四、当前核心痛点分析

1、政策&审批流程均不完善

上市前审批较慢,普通组件类2年,稳定性试验半年;特定全营养4年,临床试验半年,且前期投入很大,上市后也很难达到正收益

从特医食品政策成文、发布情况来看,国家对特医食品的态度十分谨慎。在2016年或2017年就成文的法规一直到2020年才正式发布的就有4部,另外在生产及临床方面,征求意见稿或者试行法规居多

2、进院难、运营难、流通难

进院难:二级以上医院才有营养科,北方环境较左,没有进院空间

运营难:医院缺乏特医食品采和销的标准化运营体系且收费编码、收费名称没有明确

流通难:在医院,特医食品不是处方产品,而是以膳食的方式进行营养改善,且在医保压力之下,特医食品真正的受众更少

3、医患认知差

目前获取特医食品信息主要靠医生、营养师推介,所以对医生教育、宣教工作营销占比较大(30%);直接对患者宣教比较少(10%)营销预算占销售额的4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