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 db mid-exam,18 题,开放 72 小时,对个人限时 90 分钟。我对了 15 题,按百分率算是 83 分,只是个还算说的过去的成绩。
作业中 decompose table 的过程不是太明白。
AI 官方开始鼓励在 aiqus 上讨论,每个 video 下面都放了 aiqus tab link。有人在 aiqus 上贴了一张讨论 homework 的
截图,里面有 professor Norvig。有学生觉得 facebook 上 professor 参与 homework 讨论,但却没有在 offical site 发布相关 clarification,严重违反了 honor code,
于是删除了自己的
facebook 帐号以示抗议。我也是觉得要同时关注官网、reddit、aiqus、facebook、twitter、g+,是巨大的负担,但是做不到像这位同学这样勇猛。
如果把两位 professors 比作向导,Sebastian 领得是碎石路,虽然磕磕碰碰,但总还能走。Peter 领得是断岩峭壁,他轻轻松松就跳过去了,我却时不时的掉到大坑里了,费劲力气才爬得出来。
这周的 homework 思考过程都不难,只要能读懂题目,就好做,可是难的就是读懂题目啊。Peter 讲的 unit 10, examples, quizzes 都少得可怜,完全要凭那些抽象的理论碎片理解 Reinforcement Learning,真是痛苦啊。翻书,查 wiki 是不可避免的。Official Faq 里说不需要 textbook 一定是坑人的,Unit 10 不翻书谁能懂啊?
HW 5.1 最好笑,题设给的公式和 wiki 上的不一样,就出了个 clarification。结果过两天又出了个 clarification,说之前是 admin Irvin 没有问过 professor,自己改的,题设的公式就是那样的,本来就和 wiki 上不一样。估计是 professor 自己看到了,发现 clarification 和自己的本意不一样,就又改回去了。可能是因为这个,deadline 拖到北京时间 18 号。不过我反正星期天就做完了,然后就放在那儿不管了。
Office Hours Week 5, Peter 为 week 5 homework's ambiguities 道歉了。
下周 AI midterm exam,形式是 72 小时内完成,不准发帖讨论。两位德国大学的 professors 愿意对去他们指定地点考试的学生
certify,问题是地点在德国啊,对美国人来说也很远啊。
ml 的 programming exercises 算是习惯了一些,不觉得太坑人了。现在越来越觉得,跨语言、跨平台编程时,vim 真是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