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力格局的今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思考如何真正把 AI 落到实处。创客匠人近日举办的“AI提效争霸赛”,便是一场关于人机协同与智能办公的集体实验。

观念的转变:AI 不是噱头,而是工具
创始人老蒋在开场时提到,AI 首先是一种工具,只有结合具体业务场景,才能发挥价值。换句话说,AI 并不是万能的答案,而是要嵌入到实际工作流中,解决效率和边界的问题。这种态度为整场比赛定下了基调:务实、落地。
实战的舞台:团队各显身手
比赛邀请了来自不同部门的团队上台展示方案。
-
有团队分享了如何利用 AI 打造小红书营销的突破路径,从工具操作到策略升级,提供了完整的思路。
-
也有人提出构建“陪跑 AI 助理”,用自动化创作和个性化定制重塑陪跑模式。
-
还有方案聚焦客服,试图用智能体降低沟通成本、提升满意度。
-
更有团队将目光投向数据分析、文案与图片生成等场景,用 AI 缩短创作时间并提升产出质量。
这种跨部门、多维度的探索,让人看到 AI 不只是单点应用,而是可以全链路赋能,从营销到客服,从内容生产到日常协作。
榜样与标杆:方法论的提炼
最终,评委们评选出六个标杆案例,其中包括“效能跃迁:解锁AI时代职场加速器”“AI破局:从效率革命到客户增长的全链路升级”等。背后的共通点在于:
-
团队足够重视,把 AI 提效作为核心任务;
-
落实到日常工作,并不断打磨;
-
注重可落地性和实际成果,而不仅仅是创意。
这种从重视到准备再到落地的完整链条,正是AI项目成败的关键。
比赛之外的价值
这场争霸赛不仅仅是竞争,更是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通过比拼,伙伴们加深了对 AI 的理解,也看到了不同应用场景中的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团队的创新活力和协作精神,把 AI 不再看作“研发部门的事”,而是融入到每个人的工作日常中。
展望:从一次比赛到长期机制
老蒋在总结中提出,未来公司将把这类比赛常态化,每半年举办一次,让 AI 应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意味着,AI 不再只是短期的热点,而会成为长期的战略资源。
结语
AI 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一种全新的工作范式。通过实战竞赛,创客匠人探索出了一条路径:把 AI 融入场景、用团队合作推进、通过不断复盘迭代沉淀经验。这样的尝试,或许正是未来智能办公的雏形。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