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lay学习——我用splay打排序

本文介绍了使用Splay树解决排序问题的经历,包括遇到的时间限制错误(TLE)以及通过双旋和伸展操作优化Splay树的过程。通过对特定情况进行分类讨论,解释了如何调整旋转策略以保持树的平衡,从而提高算法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play 学习——我用Splay打排序

Description

给出N个数,你的任务就是把这n个数从小到大排序_

Input

第一行一个整数,N(1<=n<=200000),表示有N个数
接下来有N行,每行一个数

Output

输出N行,表示已经排序的N个数

Sample Input

5
2
3
1
4
5

Sample Output

1
2
3
4
5

这一题相信大家都会用排序算法,之所以我用Splay,是因为OJ上找不到splay的版题。。。

也因此,我只能尝试插入、Splay操作

代码

//请自行忽略这两行注释
//#pragma GCC optimize(2)
//#pragma G++ optimize(2)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cstdlib>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200010];
struct node{
   
	int son[2],v,t,f,size;
	node(){
   t=f=son[0]=son[1]=0;size=1;}
};
node no[200010];int cntn=1,root=1;
int getson(int x){
   return (int)(no[no[x].f].son[1]==x);}
void updata(int x)
{
   
	no[x].size=no[no[x].son[0]].</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