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观点

事实与观点

在美国学写作,让我深有感触的一点是教师们对于事实与观点差异的强调。美国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陈述。对于前者,你要用可信的证据去反驳,对于后者可以各自表述。比如,当一个人说:“我觉得今天好热啊!”这就是一个观点陈述(诉诸经验或个人感受,不是fact),你不能以“今天才28度,不热啊”去反驳他。因为对于说话者,28度可能就算很热了,因为各人的感受和标准是不同的。但如果一个人说:“今年夏天比去年的温度高多了!”,涉及到事实层面的问题,你就可以拿两年温度对比的数据作为证据去反驳了。

所以我每次与美国人聊天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他们能够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在讲授argument一章时,老师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说一下什么问题是无需讲道理的?”大家不约而同的回答:“个人喜好、传统、宗教信仰……”可见,大家对什么话题可以以理服人,什么没有必要,有一个基本共识(当然,这都是在不伤害他人、不违法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说他就爱好打人,那就不是个人喜好问题了)。

但在国内,这个共识就经常没有。比如当你表达一个仅仅是个人喜好无关他人利益时,就总是会有人跑出来试图与你辩论一番。应该明白,个人喜好大多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比如一个人喜欢星座血型或就是讨厌一个人,你跟他讲一堆道理,是没用的。传统和信仰也是如此。比如你问一名穆斯林女性:“为什么你总是戴着黑纱巾?”如果她的回答是:“这是传统”,而不是加以解释时,你就应该识趣,知道在这个话题上已经没有多少讨论的空间了。你可以分析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体现出怎样的价值观,但应该认识到诉诸传统本身不是在讲道理。“这是传统”其实就=“我们就是喜欢”。还有敏感的宗教问题也是如此,与教徒说理是很傻的,也是无用之功。除非你就是喜欢。

对于事实的反驳往往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当这个事实是普遍为人所知的。比如青岛位于山东,这就是个事实陈述,无需辩论,无需引用资料去说明。但若不是常识的事实,或者是观点时(除了上述三种),就复杂了,你必须论证,否则说服力不足。比如有一次我写一篇赏析马丁.路德.金的文章时,我说他的《Stride Toward Freedom》(1958)这本书的读者大部分是黑人。老师点评时,在most上标注说:“你可以说many,但如果你用most这个词,必须要证明它”。确实,我只是想当然的推测,并没有找过证据。我想着只是普通的分析性作文嘛,不用那么严谨。但是不行,我们老师的态度是严肃的,因为她想培养的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观点应该有证据支持。

用这个标准去看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我不得不说,他的主观臆断是相当多的(当然,要使这一点有说服力必须举例,但我实在懒得再看一遍他的书,我就抛出个观点了。因为没有举例论证,显然说服力不足,我也认了)。如果他只是个人随便写写网文,不是出版物,也就罢了。因为读者对网文的信任度是有限的,不会太当真。但一旦成为正式出版物,读者群变了、阅读范围也扩大了,对文章的严谨程度的要求就完全不同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章在网上看看觉得不错,一旦变成书了,就觉得比较口水,因为读者群变了,对质量的要求也变了。

关于如何辩论(argument),我们使用的课本《The little, brown reader》中有一章《writing an argument》说得非常好,它列了9个容易出错的方面。比如它说,辩论时应该避免false authority。如引用一个专业不是该领域的专家的言论(一名心脏科的医生对于政治话题的发言可信度就不高),或引用了一个前学术权威的话(他的观点早就被新的证据推翻了,或已经时过境迁,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了)。还应注意适当的引用(False quotation)。比如我在一篇讲到学习上的坚持的文章里,引用了丘吉尔的“决不放弃”的演讲。老师就说不合适,因为他是针对二战这个特定情况说的,而不是针对一般情况的,语境是不同的。引用名言时,不仅仅意思要合适,背景也应该尽量相似。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换了引用,采用一位作家的言论:“When the world says, ‘Give up,’ Hope whispers, ‘Try it one more time.’”这样,就切题多了。

书中还有一点提醒蛮重要的,就是suppression of evidence。这一点说的是不要忽视相对观点中的合理证据。看似对立的观念其实往往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在论证中点出了这些合理的因素,会加强你的论证。否则读者会疑惑,为何你对某些方面绝口不提?每次看方舟子对他人的质疑,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很多认为是铁证的证据,往往明显存在着另外的解释,但他几乎从来不提可能有其他的解释,这反而削弱了他观点的说服力。

另外一个是我自己的看法。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中,我常常看到有些人扯“资格说”,然后就开始走向比道德、比人品的歧路。就像王小波说的:“中国人论战往往不是讲道理,经常是在赌命。赌人品,赌道德,并且想法捉对方的奸。”其实对于公共话题,是没有什么资格准入的,谁都可以发言。专家可以发言、普通人也可以发言;人品高的人可以发言、人品低劣的也可以发言。没有谁需要让哪个机构或部门认定一下资格,说:“你符合要求啦,可以进入辩论场啦!”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资格说,其实是指有没有说服力。把“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你自己都……”改成:“你当然可以这样说,但因为你自己……,所以没有说服力。”就合理多了。谁都可以发言,并不意味着他们发言的效果是相同的或者他们的说服力是相同的。不经过调查的人完全有发言权,只是他们的说法没有说服力罢了。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控制策略的设计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六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