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字节流
使用 TCP socket 进行网络编程,Linux 内核会给每个 socket 都分配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
由于缓冲区的存在, TCP 读写不需要一一匹配,例如:
- 写 100 字节数据时,可以调用一次 write 写 100 字节,也可以调用 100 次 write,每次写一字节,…
- 读100 字节数据时,完全不需要考虑写的时候是怎么写的,可以调用一次 read 读 100 字节,也可以调用 100 次 read,每次读一字节,…
二、粘包问题
- 首先要明确,粘包问题中的 “包” 指的是应用层的数据包
- 站在应用层的角度看,接收缓存区只是一串连续的字节数据,一旦包与包的边界不明确,应用进程就不知道一个完整的数据包是从哪开始读,读多少结束
应用层如何解决粘包问题?
- 通信双方固定包大小
- 特殊字符作为边界
- 自定义结构
struct
{
uint32_t dlen;
...
} data_header;